题主认为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一万多清华毕业生大部分生活达不到中产的标准,为什么?

比如请不起家教 请不起园丁
请不起装修工 给不起小费
住着又小又黑的房子
他们有些人真的很惨
虽然年薪名义值很高
但是税后到手收入极低
还要负担至少每年几万的地产税
请不起家教 请不起装修工 请不起园丁
请不起阿姨
自己做饭,因为出去吃给不起小费
孩子也上不起私校 甚至上不起补习班
住在50年代老房子里面 水管都是几十年没换过
屋里保温材料还用得是石棉却也没钱换掉
有人甚至住在高速边上甚至铁道边上听噪音吃灰,因为买不起安静的房子 ️

求真相
收藏者
0
被浏览
67

5 个回答

扇公子 LV

发表于 2025-4-9 16:17:06

你要是说没有办法像国内中产那样利用便宜劳动力,大部分事情只好亲力亲为,那确实是真的。水管工电工锁匠之类的专业人员,上门费啥都没干就要200美元起,动不动几千几万美元的大工程。花匠半小时50美元起,全职月嫂每月6000美元起,修车工时薪150美元起,这些付的都是税后现金,算成税前工资还得加1/3。所以美国才有非常庞大的DIY家居和车装市场,因为中产家庭普遍用不起人。
但是,愿意干活的人都能体面,其实是挺好的社会。我现在的房子原房主是个美国老教授,对面邻居是个全职木匠,这老教授就挺瞧不起他。在其他国家,阶级的鸿沟就太大了,几乎不可能做邻居。
当然美国还有许多恐怖的有色人种社区,这里的人多数吃福利救济,这是美国的原罪。奇怪的是虽然美国买旧车非常便宜,坏人却很少流窜作案,所以硅谷几万清华校友住的地方都非常平静。

潜之 LV

发表于 2025-4-9 16:31:47

我在西雅图科技大厂工作,跟硅谷差不多。
不说绕弯的,硅谷确实居住环境差点,但是挣得钱也是真多。如果一个人挣得钱只够生活费,那大概率他从事的是劳动密集行业。硅谷科技行业的年轻人(30-40)你看它可能住个小黑屋,但是它至少值200万美金,然后往往这人账户上至少还有百来万美金的现金。可能他确实过得不如国内二线的人,但是别忘了,他回不回来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至于说40-50岁的硅谷人,我只能说这个年纪,只要一开始都在科技行业,都能做到被动收入接近或超过主动收入的,也就是所谓的财富自由了。如果还在打工,那大概率就是真的喜欢这件事情了。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这2年就业难度变大了,但清华卷王的话,我觉得应该没这方面的忧虑。

tszqc LV

发表于 2025-4-9 16:44:02

不至于吧,我是cs的博士,我同学,师兄弟姐妹,这些人几乎都在湾区。我带过的实习生,大部分最后也都跑去湾区了。这帮人手里的股票至少都有上百万美元了。你说房子老旧那确实,那边新房子本来就少。但你要说他们生活达不到中产,我是不相信的。美国中产大概 宾州的软件工程师。湾区码农不可能不如宾州软工。因为我只见过跳槽去湾区的,没见过湾区跳宾州的。

宾州软工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告诉你。自己有一或两套房子,有几十万的股票。两口子税前年收入三十万以上。出去吃中餐一个菜十五到三十,洋快餐人均十到十五,吃牛排这种人均三十。给小费显然随便给啊。高兴了给个25%他们也是给得起的。

小孩活动一般都是去外面,但攀岩一次二十五,游泳私教六十半小时,网球一次不到五十,滑雪一次一百左右。这显然都掏得起。就算是很贵的推娃花样滑冰,一年三万。也掏得起吧。钢琴一次一百到一百五。

超市购物牛排十到二十,普通牛肉五到十块,鸡肉猪肉三块。七斤的大桶有机牛奶,鸡蛋四块五一打。苹果两块一磅。我意思是超市支出占得很少,完全忽略。

房子大概七十万到一百五十万,中产码工一个月房贷,地税,加上物业,水电,大概三千到五千。这个是大头。

车贷和车保险一个月一千。汽油一箱六十到八十。两辆车一个月四箱油。

小孩如果公立中小学免费,私立一年三万多,daycare一个月不到两千。但如果双码工推一个小孩,上私立根本不是问题。

旅游一年可以两次,每次七千美元。

我承认如果买好房子买好车,还要推娃,那基本月光。但你说他们过的不如中产就夸张了。这比美国中产过得好多了吧。比我博导过的还潇洒。我看这些去工业界的同学,都比他们phd老板过得潇洒多了。成天朋友圈炫,也不是炫富,人家就贴几个旅游照片,晒晒娃,我就知道人家过的不差啦。

奔跑的蜗牛 LV

发表于 2025-4-9 16:53:44

我身边有几位清华的哥已经财富自由了,投资群里那几个大佬就不说了。
有一位哥不是科技行业金融行业这种高大上高收入的行业,而是做餐饮创业做了一个平台然后抽成和供货。加盟的店遍布美国的大城市。一家店在达拉斯月营业额10万,(房租才2000每月),稳定每个月抽2万美元,在新泽西,纽约和加州的店则营业额更高(不过成本也高很多。还有做物流平台的一位哥,给国内电商搭建了一个在美国发货的仓储物流平台。现在已经发展到欧洲和东南亚。
当然年纪比我小的可能有部分还在工作或者创业积累的阶段。但是说实话基本都是一起步收入都超过普通美国人。很少有谁最后会达不到中产标准。
大部分清华的毕业生的脑子和水平,即使没有在本行业发展或者起步不太顺利也通常会在其他地方找到出路。

libo LV

发表于 2025-4-9 17:04:56

怎么老有人邀请我回答这种月经问题…
我读了个美本野鸡LAC(Liberal Arts College,国内翻译成文理学院,其实就是美国特有的专供小班教育的私立本科大学)…
读美本期间,校园里常住的中国人不到10个,他们家庭条件确实蛮好的,我是本科中国校友家庭条件最穷最弱的那个。
另外日本留学生非常多,常驻的差不多有50来个,因为这个城市有一个尼桑的厂。
目前,中国留学生全部回国了(我是最晚回国的一个,因为我还继续读了phd),日本留学生同学里熟悉的那些也全部回日本了。
回国的这些同学里,混的最成功的是我一个老乡(我本科学校的老乡不少,因为我们都是被同一个中介骗去的)。 我这个老乡呢,在我们这个LAC读到了大三,然后转学去了一个美国top20,在这个top20他最终拿了个EE(电子工程)的本科学历,然后直接在美国工作了,找了个软件开发的岗。
该同学社交能力极强,任何人他都能很快混熟并迅速打成一片,堪称是双商兼备的那种,在校期间他还是留学生学生会president。
我记得他在美国做软件开发那段时期,经常看到他在Facebook上发他们公司的招聘广告,而且看那个架势,他就是第一轮的面试官,看样子他入职不到两年就已经得到了公司老板的信任。
我感觉他应该会在美国这样稳当地发展下去、并最终会成为一个美国公司的高管,但他某天居然做出了一个让我十分不解的决定:他居然回国读MBA去了……(至于是哪家国内的商学院我就不说了,反正不是清北也不是复交,如果我本科同学有玩知乎的,他们肯定知道我是谁了)…..
这真是让我十分疑惑。
疑惑的点有三个:1,一个EE本科出身的人为啥选择读MBA这种水逼学历? 2,当时美国全民转码,大家所有人都在做码农,他居然逆向选择?3,就算要读MBA,为啥要回国?以他的本科出身和家庭条件,哈佛MIT的MBA随便读啊。
但现在5年的光景过去了,他现在的成就让我明白了他当时的逻辑,因为他现在是国内一个芯片公司的投资人,而这家公司背后大股东是“原神启动”,他现在是我的同学圈子里最接近资本家的那一个人。
只能说很佩服这样的人,他具备了“一流的智商(美国top20的工科学历)、一流的情商(无论去哪都能快速混迹于主流社交圈子)、一流的眼光(在那个时候谁能想到芯片会是风口)、一流的执行力(说辞职回国就立马辞职回国,完全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一流的家庭条件(听其他同学说,他为了投资这个芯片公司,找父母凑了小一个亿的钱)、一流的魄力(听说他几乎把整个家产都投了进去)、同时还有一流的接地气能力(去年春节在老家县城见到了他,他一口正宗的乡音和老家的人们毫无任何代沟地融入在一起,仿佛就如同一个一辈子没出过省的人)……
喔对了,人家不是富二代,他爷爷那一辈在我们那个县城就拥有一个煤矿,应该是富三代才对。
但我更佩服的是人家的家庭教育,富三代拥有如此的为人处世能力和接地气能力,确实厉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