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你意识到做技术永无出路?

就业  程序员
收藏者
0
被浏览
59

5 个回答

pxwwwd LV

发表于 2025-4-9 16:27:41

2016年,帮一个朋友的忙,写了个软件给他的工作室用, 象征性的收了5000块钱。
大概过了三四年吧,他酒后吐真言,这个软件在他这个细分行业,很有用,他这几年把我写的这个软件卖了很多份出去,收益远超30万。
因为是离线软件,给他的就是一个exe安装包,双击安装就行。

我的收益,只有最开始的5000块。

<hr/>咋一来到公司,发现这个回答几十条评论了。我还以为好多开发者跟我产生了共鸣了呢,结果大部分都是在分析谁对谁错,错哪了。
真的没啥必要这样。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意识到做技术永无出路”。我花了两个多月所有的周末做出来的东西,收了个友情价,朋友凭借自己的人脉,自己的本事,把这个软件卖了几十万,收益是我的几十倍。我以为我的回答点到为止就行了,很切题,后面就没说了。
做了这么多年开发,我当然知道一心搞技术的优缺点,也当然知道销售拥有的核心优势。所以没必要一顿分析谁对谁错,错哪了,这些我都知道。
我也从未怪过我朋友,虽然一开始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确实心里有一点不舒服。朋友当初找我做那个软件,真的也只是想着帮忙开发一个东西,提升一下他们工作室的办公效率,没想着拿出去卖。我也只是抱着帮朋友忙的心态,写了出来,打包成exe安装包就给他了,就这么简单。
难不成帮朋友忙做个东西,还要想着云部署,云更新,试用期,licence吗?
他后面也想过补偿我,给了我几万块钱,我没要,拿了感觉这朋友有点做不下去了。 就让他以后有事没事,请我吃个饭就成。
<hr/>
什么时候你意识到做技术永无出路?-1.jpg

这哥们究竟评论了啥,被B乎这样针对

神父C LV

发表于 2025-4-9 16:39:18

芯片工程师。
当我发现,只懂技术,根本推不动自己的实验进度时,我开始琢磨技术之外的东西。
外企问:你上次说的那个PIE(工艺整合工程师)和PE(工艺工程师)合作的问题,很有意思。再谈谈?
我说:嗯,照我看,其实这是个“委托-代理”问题。当你想把一件事委托给别人做的时候,以能力和意愿为横纵坐标,可以分成四种情况。
1、有能力、有意愿   2、无能力、有意愿   3、无能力、无意愿   4、有能力、无意愿。

什么时候你意识到做技术永无出路?-1.jpg

第一象限是最理想的,你委托的那个人,能力足够解决问题,也有做这件事的意愿。你们的合作会很顺畅。
第二象限常见于某些工作积极的操作人员,虽然愿意帮你,却无法解决你的问题。
第三象限不用说了,要么另找他人,要么自己动手解决。
第四象限最棘手,对方的能力足够,却不想帮你。这也是研发与PE沟通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待会再说怎么解决。
以我的经验,流片初期,最多的情况就是第四种,你想找别人帮忙开发工艺,投下了实验批,却发现这批次寸步难行。
为什么?因为你用的不是已经成熟的量产工艺,是从未做过的新工艺,而你只能给出大致的方案,具体的工艺条件还得靠PE去摸。
那么问题来了,PE为什么要帮你?别人有一堆事情要处理,凭什么再挤出时间帮你开发新工艺?退一步说,即便别人有空,谁不想摸个鱼,玩个手机?
外企说:你可以提正式需求啊,研发新产品总要向上游提需求嘛。
我说:理论上是这样,但如果PE的积极性不高,这开发仍然是龟爬。
别人并不会拒绝你,但只要他想,就能找到一万个正当理由拖着你。很多事都是这样拖着拖着就黄了。
令行禁止是非常天真的想法,条条之间的推诿、块块之间的扯皮才是真实世界的常态。
所以研发工程师的协调能力至关重要。你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替你干活?
或者用上面的分类,如何将你面对的“委托-代理”问题,从第四象限转换成第一象限?
之前说了两点,一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二是照顾PE的情绪价值。今天说点别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为什么PE配合的积极性不高?因为你们的激励未必相容
你为啥要开发新工艺?因为你要做新产品。为啥要做新产品?大概源自领导的压力。
但,一旦有了好的结果,奖金、名声乃至向上发展的空间,你都会得到,因为你是这产品的负责人,做出来了,这就是你的成果。
但各环节PE并不能直接感受到开发新产品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看到的,是你安排了一堆活,让他们在处理量产工艺之外,又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所以说,要激发他们的动力,你就得想些办法。
HR问:这块很有意思,一般都有哪些办法?
我说:打工人当然不可能给打工人发钱,但可以设身处地替别人考虑考虑。
比如,有什么成果了,别忘了带上人家,对人家的发展多少有点帮助。
再比如,流片过程中,在他负责的环节出现了异常,视情况斟酌,如果损失不大,又是无心之失,可以考虑帮忙兜住,避免让质量人员找他的麻烦。
总之,你要让PE觉得,帮你干活是可以得到好处的,或是可以避免坏处的。一旦他形成了这种观念,恭喜,你俩的激励开始相容了。
人的思考模式是有路径依赖的,一旦他觉得你是个靠谱的人,跟你干有利可图,还能被理解,你们的合作会顺畅很多。
再想深一点,各组PE往往是朝夕相处的,你在两三个人那里积攒了好口碑,很容易便能传播到整个团队。
当整个团队形成了共识——跟着某某干,既有肉吃,又有兜底,恭喜,你就要成为一个不错的小指挥官了。
这时你会惊喜地发现,跟各环节PE的合作都接近第一象限了,他们既有能力、更有意愿帮你干活,你的老板也会惊喜地发现,你这家伙负责的产品,进度快、效率高。
外企说:你小子,看上去像个书呆子,八百个心眼子。
我笑着说:没办法,我也是被逼的,除了技术过关,这些事也得琢磨清楚,不然你再厉害也推不动事儿。
关注 @晏北 ,聊聊芯片和人生~
芯片工程师的一点体会
专利漫谈

zh3000 LV

发表于 2025-4-9 16:54:13

读博的时候研究模型,机器学习搞预测,为了把准确率从95%提升到96%,搞出state of the art,在那边通宵学理论知识,调节参数,整栋楼的人都在干这种事情。。。当时的风气是多搞几个sota,多发出几篇论文,以后就啥都有了,导师也是这么教育我们的
但是出去和公司的人接触以后我发现根本没人关心这个准确率,只要不是太差都能用,二十年前的模型就足够了,而且在顶会上发了啥也没法起到决定性效果。。。更重要的是怎么搞定其他公司的人拿到更好的数据,钱从哪里来,得出的结论怎么写到报告里得到更多的经费。。。
于是我悟了,技术只是其中很小一块,搞清楚整个业务流程要比技术本身重要,大学老师让我们搞这种东西只是站在他的角度对他有利,一直听他的搞不好以后找不到工作。于是我读了一半就跑出去找工作,转成在职博士,并且最终选择加入了政府甲方的创新部门,每天的任务是和技术公司的ceo和大学教授开会,决定要不要和他们合作,工作量是我在学校的十分之一,从来没有在四点以后工作过,工作几个月就可以认识大量的人。以前在学校里老师都需要舔的人现在一封邮件就可以约出喝咖啡。。。
而且和其他公司开会时我能明显看出来这些高层对具体的技术细节一点都不懂,很多所谓的ceo和cto都是销售出身,也很清楚真正干活的是他们手下有phd的人,但是没有人会记住这些真正干活的叫什么名字,我们经费的大头就是被这些接项目的领导人拿走了。
我随便找了个项目看了下合同:负责和我们开会的director一小时收$300,负责检查报告的一小时收$260,真正负责干活的工程师一小时收$150,如果是在校博士生不用给钱,免费劳动力。这些钱都是我们要给的,并不代表他们拿到手的工资
还有一点是我发现读博时参加会议卷的要死,大家在那边开屏,站在海报前面疯狂的推销自己所谓的科研,一般的博士还没几个人鸟他。现在以甲方的身份去开这种会,啥都不干都有一堆人来加我,对拓展人脉很有帮助,而且我只要和别人一起吐槽一下这些科研有什么用就可以了,生活也轻松了不少。

jshrjx LV

发表于 2025-4-9 17:08:31

我有一个学长,我的半吊子的软硬件所谓技术,基本上都是跟他学的。
学长家境其实很不错了,父亲是实权副科级,母亲也是国企小领导。毕业后,就去了某单位,检测方面的,因为我至今也没弄明白他的部门性质,就不多说了,一说肯定被业内人喷。
和很多励志小说写的一样,学长很勤奋努力,技术上肯学肯钻研,也就两三年,基本上单位里的各种技术都上手了,再加上自己还爱好软硬件,那更是大受欢迎。
那段时间他很春风得意,觉得自己很牛,我们学弟学妹也觉得他很牛,都快成励志榜样了。他和学校教授也有联系,我一个同学没地方实习,后来还是盖的他单位的章。
但是坏也就坏在他懂技术,单位的电脑维护归他,网络维护归他,外部对一些麻烦客户的技术问题,也让他去,用单位领导的话说,现在技术变化太快,老技术员跟不上,很多半自动化控制搞不懂,年轻人学的快懂的多,也需要锻炼云云。
他也确实牛,有些技术都能自学到和厂家生产商的技术员对接,大众型的参数自己就能改。
所以他整天忙个没完,还经常熬夜捣鼓各种任务。工作性质和单位变来变去,经常被借去做各种活——没有公章的那种,就是单纯口头指挥,这个项目去看看,那个项目帮帮忙,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谁也没弄明白当时他到底是啥性质的单位。
转折来了,3年涨了一次工资,其他啥都没有,同期的同事同学,都开始有职业规划了,有目标了,该调的调,该升的升,只有他单位领导说,单位这个项目重要那个客户要稳定,口头许诺一大堆,做完如何如何,做完了就继续下一个,如何如何就没有了。
因为同校外加一个地方,我们一群人经常会聚聚玩玩,有时候还讨论讨论某些技术上的问题。
后来有几次,说到技术,他举起杯来说,这个忘了,喝酒喝酒;那个不懂,吃菜吃菜。说的多了,大家也就只谈生活旅游了。
然后他就一路顺风顺水了,转了两次岗现在已经是个小领导了,据说再过几年,有机会就能升。
疫情结束,我们一群人还聚了下,他已经啥都不懂了(他说的),一股子官油子味,依然和气,依然笑眯眯,但是距离感十足。
学长的故事说完,本来想写写自己的,写了好多都删了,大同小异吧。现在的我,编程基本全忘了,改个权限数据几分钟的事,都不愿意自己翻数据库,找人来弄;电脑出问题,懒的看,送修或者换。
说个要被大家喷的,去年单位电脑黑屏,我扫了一眼就知道八成是内存问题,但是我就是不说,你们一脸迷糊,我也一脸迷糊,不是昨天还好好的吗?怎么办?找人来修吧。要是换在学生时代,那不得一堆人跑来指手画脚,立马上手,妥妥的成就感和优越感。
所有人问起技术问题,都是不懂,你硬要我上?那我就摇人,你负责出钱就行。
中国就没有技术的土壤,懂技术就要做牛马,技术好的叫健壮的牛,多犁几亩地;技术好到无人能敌,那就是千里马,直接被伯乐抓走,终身服役。
技术大约有两个发展途径,第一就是乘着年轻捞钱,第二就是找到风口上天。捞钱的不用多说,至少别人得尊重技术。说这个上天,上天后千万抓住中国社会的本质,人和权,努力找个窗口死死抓住窗台,翻进去。切记翻进去以后,把所有的技术全部忘记,否则后果自负——那些可以是你的曾经,但是绝不要成为你的现在。
千万别觉得技术是立身之本,如果你真这么觉得,那么就算遇到风口飞上云霄,最后一样会落到地面上回归牛马的本质。

yoogoo LV

发表于 2025-4-9 17:19:45

几年前,公司一个老同志,说是老同志,其实当年才45岁,但经历过笔算的时代,基本功扎实。
在我刚工作的一段时间,经常向他请教专业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一直把他当做榜样和目标。
他为这个公司效力了20年,因为心脏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静养一段时间,于是希望公司能给一个月的假期回家静养。公司的答复是,你离职吧。
从知道这个消息的一瞬间,我决定转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