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智能体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什么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被发现?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知道智能体在很早就出现了,我们难道是没有发现他潜在的威力吗?
收藏者
0
被浏览
97

3 个回答

hijacker LV

发表于 2025-4-9 18:38:46

智能体确实很早就有,但以前的 AI 像个 "偏科生":图像识别模型只能认猫认狗,翻译软件只能处理文字。我们希望智能体同时听懂人话、理解场景、调用资源完成任务 -- 这就像要用乐高积木拼出变形金刚,需要海量数据、强大算力和通用模型。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搭建多个专业应用程序,拼装在一起,局限很多,代价很大。大语言模型(LLM)出现后,它就像个 "超级翻译官",能把不同领域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 "语言",让 AI 第一次有了 "跨界能力"。比如 GPT-4 能同时处理文字、图片、代码,这就像给了智能体一个 "万能工具箱"。

我们对智能体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什么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被发现?-1.jpg

十年前训练一个像样的 AI 模型需要天价服务器,现在用消费级显卡就能跑微调。开发者用开源模型 + 云服务,几天就能做出能自动写邮件、订外卖的智能体。我朋友最近就用 LangChain+ChatGPT 做了个 "论文管家",能自动下载文献、生成摘要,这在五年前根本不敢想。以前的 AI 像个 "盲人",只能通过文字和你交流。现在大模型能同时处理语音、图像、视频,就像给智能体装上了眼睛和耳朵。比如你说 "给我设计件红色卫衣",Stable Diffusion 能马上生成设计图。这种 "所见即所得" 的交互,让智能体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

我们对智能体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什么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被发现?-2.jpg

大模型具备的上下文理解能力,正在催生 "数字分身"并不断进化。比如你让 AI 助手记录每天的开支,它会自动分析消费习惯;你教它做 PPT,下次它就能记住你的配色偏好。这就像养了个会不断成长的 "电子宠物",未来甚至可能成为你的 "数字助理",替你处理各种琐事。

我们对智能体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什么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被发现?-3.jpg

大模型就像给智能体装上了 "通用大脑",让它能听懂人话、看懂世界、学会思考。而技术门槛的降低,让更多人能够参与这场 "数字造物" 运动。现在智能体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但未来它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数字伙伴"!

一天八百个情绪 LV

发表于 2025-4-9 18:52:37

要说agent这个概念的话,它在人工智能学科创立时就有了,它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日常意义上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这个词我们之前都是翻译成“代理”的,现在这些搞llm的人觉得这个翻译不好理解,所以llm agent他们翻译成“智能体”了。
现在说的这种llm agent,这种搞法实际也就才两年半,它是随着llm能力的不断提高,还有prompt engineering的发展才有的。
ReAct: Synergizing Reasoning and Acting in Language Models这篇算是llm agent的新起点,这篇发表的时候什么tool calling, function calling的形态还没有最终定型,它里面提到的什么CoT还是planning也都不是什么老东西。
PlanBench: An Extensible Benchmark for Evaluat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on Planning and Reasoning about Change这篇的用词还是intelligent agent。这个intelligent agent完全可以是传统agent,比较早的搞法就是把传统agent的大脑换成神经网络模型,后来换成llm,或者直接基于llm做agent才叫llm agent。
语言和人类思维/智慧/意识的关系以前一直是nlp人喜欢扯的东西,结果llm一来把nlp人的这个大号都给顶了,心疼nlp人一秒。里面已经是transformer的形状了。
一个练习时常两年半的概念到现在能变成这个样子,其实在业内看来也是很厉害的事情了。

大模型之路 LV

发表于 2025-4-9 19:07:20

这个问题很有趣,AI的概念已经提出近70多年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大模型出现之前,并不关心也不了解AI,更谈不了解智能体的概念了。
OpenAI推出chatGPT,并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积累了1亿用户,DeepSeek-R1推出之后,几乎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了大模型,知道了AI。
所以大模型出现,尤其是OpenAI的chatGPT和DeepSeek-R1的推出,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起到了AI宣传的作用,几乎把所有的媒体、大众的眼球吸引到了AI上。

我们对智能体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什么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被发现?-1.jpg


OpenAI引发了大模型产业的井喷式发展

回顾一下AI发展的历史

我们对智能体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什么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被发现?-2.jpg


人工智能从1950年萌芽,经过了漫长70多年才开始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中

智能体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本概念。AI智能体(Agent)早在大模型出现之前有了,在《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中,提出“理性Agent的概念是人工智能方法的核心”

我们对智能体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什么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被发现?-3.jpg


Agent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与环境进行交互 来源:《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

如何让Agent具有理性呢?这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人工智能一直在研究研究各种各样的模型让Agent具有“合理性”,大模型让Agent具有“合理性”的新的方法。基于大模型的智能Agent是目前研究领域和工程领域的热点。
谷歌最近发布的《智能代理》一文中提出了“大模型使用工具”的智能代理架构(详见:数据与AI爱好者:智能代理(一)):

我们对智能体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什么是在大模型语言出现之后才被发现?-4.jpg


通用智能代理架构和组件 ,其中,模型指的是AI大模型

大模型进步使得智能体的能力越来越强,比如编程,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可以根据产品需求生成代码,甚至完成测试。
很多人预期,大模型驱动的AI Agent将在未来的几年里快速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将不仅仅知道Agent得概念,而且会像使用APP一样使用Agent,更深刻的影响是,AI可能改变所有人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影响你的就业和收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