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时代确实是变了。
以前一听AI就感觉是BAT的玩具,是互联网大厂的专利,但到今天,在2025年的这个节点,AI早就不是什么“未来科技”,而是现在进行时的“生产力工具”。
前几年,中小企业对AI的应用大多还停留在“智能客服”“自动报表”这种基础层面上。
只能说有点用,但不多。
但现在不一样了,AI是真能干活了,甚至已经深入到生产、设计、营销、风控、管理等各个核心环节,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干得比人还出色。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件事:过去很多中小企业为什么不乐意用AI,真的是因为不喜欢吗?
肯定不是啊。
最直接的原因是,对于他们来说,使用AI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效率还不一定比人工来得高。
但是这几年AI疯狂迭代,再加上不少AI相关公司都在加速布局政企市场,已经把AI从“高大上”变得相当“接地气”,让众多中小企业也能低成本、高效率地用上AI,而且效果还不错。
一下子就让AI在中小企业中迎来了一波大爆发。
举个例子,宁波有一家服装公司,叫春禾时装有限公司,他们过去设计服装基本纯靠人工,一个设计师从绘图到和客户沟通、制作样板等等,整条流程跑下来,动不动就要三五天。
而且他们作为一家中小企业,还养不起多少设计师,整体效率其实是特别低的。
但是现在,在中国移动的帮助下,春禾时装直接鸟枪换炮,像是服装款式、面料、花纹等一系列设计操作直接就能自动完成,让AI帮他们打工。
不光研发周期缩短了80%以上,最关键的是,成本还下降了40%。
另外,为了优化生产流程,他们还打造了一套生产流水线吊挂管理MES系统,大幅减少物料搬运、捆扎、传送的人力成本,让生产效率提升了25%。
注意,这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已经落地的真实案例。
可以说,像中国移动这些公司的AI解决方案,正在让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成果发生质变。
问题是,市面上做AI的公司这么多,凭什么中国移动就可以让AI真正落地,并且让中小企业的成本和效率有质的飞跃呢?
1.不搞“大模型崇拜”,专注“小场景刚需”
很多AI公司输在“只懂技术,不懂行业”,大模型参数是真的高,技术实力也真的强,但问题是没法落实到具体场景。
中小企业就算是想用也不知道怎么用呀。
而对于中国移动的政企团队来说,不管是制造业、农业还是零售业等等,他们是真在这些圈子混过,啊不,深入体验过的。
AI模型更是贴着业务需求训练的,所以落地不光快还精准。
他们的AI策略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小切口,深扎根”。
比如福建的花边龙头企业,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他们的痛点在于招工难且成本高,而且纯靠人工检测,花边漏检率也比较高。
而中国移动很快就抓住了这个痛点。
依托AI视觉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强大能力以及AI算力底座,充分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高速率、低延迟的特性,给这家公司量身打造了端管云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说人话就是,给企业造了个“AI质检员”,让它来做质检,直接把瑕疵识别准确率提高到了95%以上。
还有就是遂溪县自然资源局,他们过去处理会议管理这些工作事项基本都是靠人工记录,而且还是纸质记录。
耗费纸张是一方面,关键是纸质记录还容易丢失、损毁,也很难快速统计。
针对这个痛点,中国移动通过汇阳云会议管理系统,直接做好了从会前预定、签到,到会中资料管理、同步以及会后会议纪要梳理等全套线上处理流程。
这些场景看起来不酷,或者说,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但真能解决问题,重点还省钱。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小企业愿意用上中国移动提供的AI服务了。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炫技”,而是“见效”。
2.不搞“数据孤岛”,打造“产业协同”
当然,光用上AI还不够。
很多企业上了AI,但数据散落在各个系统里,形成“数据孤岛”,AI很难发挥出它真正的潜力和价值。
中国移动的做法是——“云+5G+AI”一体化,让数据流动起来。
比如中山的灯饰产业集群,中国移动就联合银行、古镇灯饰公司等,一起搭建了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
可以简单理解为融合了生产、供应链、销售、金融等数据的一个平台,它涵盖了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在线交易平台、产业数字金融服务等多个板块。
毕竟只有足够丰富且准确的数据,AI才能更精准地进行分析。
比如让灯饰厂的机器数据+市场数据+金融数据融合,才能精准预测需求,了解需要生产多少产品,银行应该提供多少贷款等等。
这样一来,整个产业链的效率都提升了。
这点从今年的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也能看出来。
AI与云的深度融合,云计算升级为云智算、创建全新的算网生态等都只不过是移动云“计划的一部分”,从智算产品到算力网络,从数据要素到低空经济......移动云早就把AI塞进了每一个能塞的云服务缝隙里。
看看财报就知道了,移动云去年的千亿营收里,AI已经成了核心增长引擎——不是“未来可期”,而是“现在就在疯狂变现”。
中小企业想上车?这次大会连票都给你印好了。
在当今这个各行各业都趋于饱和的年代,中小企业单打独斗或许很难,但抱团+AI,就有机会和大企业掰一掰手腕。
3.算力下沉:让中小企业用得起
当然,说到这里,我们还没有聊到那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使用AI的成本。
大模型的训练成本确实很高,但中国移动直接把使用AI的成本打下来了。
中小企业可以直接利用中国移动提供的标准化方案,按需付费,不需要自己购买GPU训练,避免“重复造轮子”。
要知道,以前一套AI系统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万,但现在有了中国移动的标准化方案,企业花几千、几万块就能“按需”定制使用自己想要的AI服务。
不得不说,还是挺诱人的。
在当下,AI已从概念走向实战,低成本、高回报的解决方案也逐渐成熟。
可以说,AI+中小企业,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商业模式的重塑,以及新一轮的“生产力革命”竞争。
在如今这个阶段,一步慢,可能就是步步慢。
这点,早在前几次工业革命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时代的车轮碾过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当初那台老旧的蒸汽机,以及那一个个被时代落下的工厂有多痛。
除了它们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