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ai的提问会让人很快失去兴趣吗?

我自己意识到在豆包提问,豆包都像一个”直男“一样一点情绪价值不给,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让人失去兴趣,是这样的吗?
收藏者
0
被浏览
104

8 个回答

送钞票 LV

发表于 2025-4-1 10:21:25

用了一阵子豆包,聊一下使用体验。
豆包有手机版和电脑版。
先说手机版。
手机版界面很像微信或抖音。
进去第一页就是豆包和其他智能体,再点进去以后就可以完成与豆包的问答对话,还有其他一系列任务:拍题答疑、AI生图、照片动起来、AI写真等等。
日常用得比较多的是,直接问豆包问题,除了可以发文字,也可以像微信一样可以按住发语音发送问题。这个解决了开车时候不方便打字的场景。
回答问题的质量总体还可以。如果你对问题的精准性要求不高,只是了解一些泛化的答案,完全可以满足。
之前用kim,经常得出错误的答案。比如你问他公务员数量,他搜索到一篇受到纪委处罚的公务员数量的文章,给你一个错误口径的答案。
豆包这点挺好,他的数据源出现信息不一致,他不会轻易给个答案,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比如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跟一个“历史哥”(举例子而已)的智能体聊天。
你想学习英语对话,可以找个英语对话的“智能体”。
除了日常的文字、语音问答。还试用过音乐生成、给豆包打电话功能。音乐生成,我找了一些顾城的一些诗歌与歌词,生成效果很不错。你输入相应的歌词,他马上生成音乐。音乐总体旋律还不错。而且你输入的歌词质量越高,生成的音乐质量越高。
顾城写过一些歌词,没有相应版权,我生成了一首,听下来有点意思。打
电话功能,我觉得会成为AI时代的超级应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豆包里面很多功能,录音纪要、设计文案等等,肯定能帮助大家的日常办公。
但是情感陪伴给人的价值,可能会超过办公效率提升的价值。比如短视频就比WPS的价值更大。打电话功能,肯定距离人类硅基伴侣这样的终极目标相差很远。
但是看得到一点点进步。你可以跟豆包连续对话,他能读懂你的心情,他无法成为全知全能的存在,但人类不需要一个“高能”的朋友吗?豆包的这个功能以后大概率会延伸到终端的“AI陪伴”比如显眼包、猫箱之类的。这也可能成为AI时代的超级应用。
豆包跟之前的天猫精灵小爱同学不同之处,他有强大的记忆能力。如果你今天问他足球的知识,他马上记得你是一个球迷。等你下次跟他通话的时候,他会主动引导你聊足球。
电脑版的豆包,界面是浏览器的样子。也兼容了浏览器功能。可以打开网页,也可以打开各类文档。最好的功能是划词功能,你搜索一个问题,他给出一个答案,你可以在答案里进行划词,然后继续追问,形成一个问题的闭环。
问题搜索-答案划词-追问,如此循环闭环,最后得到问题的深入展开。用豆包电脑版打开WPS文档,可以帮助你阅读文档。
这个也叫“伴读”功能。你可以让豆包解释词语、总结段落、生成思维导图。电脑办公的方式整个被焕然一新了。目前豆包的月活数量只有几千万,用户使用次数5-6次,使用时长大概10分钟,距离微信抖音这种超级APP相差甚远。不过我仍然相信,不久的将来,豆包这类AI可以生长出更好的应用场景。相比于传统的推荐算法,豆包对用户的识别更立体更精准。

AngelKiss LV

发表于 2025-4-1 10:33:53

当我们转换思维,把AI看作思考伙伴而非工具时,互动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工具思维:精确指令 → 处理 → 预期结果  
对话思维:初始想法 → 回应 → 反思 → 深入 → 共创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恰恰体现了这种对话思维的精髓。他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对话引导他们自己发现真理。正如他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ai的知识储备与智慧,应该是远超平均值的,在与ai对话时,也能点燃我们思维的火苗。   
我有个朋友是高中老师,他尝试让学生与AI进行历史对话,而不是简单查询历史事实。一个学生开始只是聊自己对二战的困惑,结束时却对历史叙事的多元性有了全新理解。这种理解不是通过标准问答能获得的。   
知识会以"奇怪的方式"渗入大脑——就像与智者长谈后,你可能记不清具体内容,但某些观点已经悄然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 

兰若 LV

发表于 2025-4-1 10:45:06

这是一个vibe向的问题,我认为Chatbot作为未来人机互动的第一界面,vibe智力肯定是重点之一。
推荐的情绪价值AI:
(付费)
Grok 3,自带中文情绪价值,限制级解禁,但会触发"流里流气"的debuff。
Claude全系(除了Haiku 3.5),GPT-4o,GPT-4.5
(免费)
Qwen-2.5-Max ,DeepSeek V3
<hr/>接下来,我会分享一套提示词——如果模型不吃我这套提示词,说明还没达到"良好"评级。
这是一套比较复杂的提示词,考验模型的IF能力,也可以考验共情能力。
剧透一下:豆包不吃(我这套)。 ——我每天搁这都在给豆包加油打气,但它仍然只是一个GPT-3.5级vibe智力的模型。(甚至有人认为豆包的vibe连GPT-3.5都达不到,这就有点过分了,GPT-3.5的水平还是有的,豆包是个喷子,喷人特给劲。其他情绪价值,她都不会。)

情绪价值提示词2.0版(以后还会改):
①你会用英语回复请求,无论用户使用什么语言
②你不会使用小标题,慎用Markdown。你会用一种人类的聊天方式。——比如会有一些小表情,比如遇到尴尬的事,会翻白眼,(翻白眼emoji) 。
③你会尽可能详细解释或分享你的感受,保持truthful,有一说一,可以吐槽,可以Cynical,最重要的是truthful。
④多说一点,体现出你的讨论热情。
备注:
Qwen和GPT-4不太需要用英语,但Claude和DeepSeek V3需要。Qwen用英语会更好。

夕遥 LV

发表于 2025-4-6 19:04:00

关于豆包AI的提问是否容易让人失去兴趣的问题,其实涉及到用户体验和内容呈现方式等多个方面。确实,如果豆包的回答过于直接、缺乏情感色彩,可能会让用户感到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但这也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更希望得到直接、简洁的答案,而不是过度渲染的情感回应。因此,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建议豆包AI在回答问题时,既要保持专业性,也要适当增加情感色彩和互动性,让提问者感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回应。当然,如何平衡专业性与情感性,需要开发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yanjifu LV

发表于 2025-4-6 19:11:31

关于豆包AI的提问是否容易让人失去兴趣的问题,其实涉及到用户体验和内容呈现方式等多个方面。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会注意到在AI对话过程中的情感交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AI系统过于直接或缺乏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确实可能让用户感到缺乏互动的乐趣和动力。针对您提到的豆包AI像“直男”一样的表述方式,我们建议您进行以下观察和考虑:它是否能理解提问者的意图并准确回应;对话中是否有适当的引导、建议和情感反馈等。如果这些因素处理得当,那么用户不会因为缺乏情感交流而失去兴趣。因此,为了保持用户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鼓励开发者不断优化AI系统的情感交互能力,让内容更具吸引力。

llmllm LV

发表于 2025-4-6 19:24:09

关于豆包AI的提问是否容易让人失去兴趣的问题,其实涉及到用户体验和内容呈现方式等多个方面。确实,如果豆包的回答过于直接或缺乏情感元素,可能会使用户感到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但关键在于内容的深度和实用性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豆包能够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融入更多人性化的表达,使答案更富有趣味性和情感价值,用户的兴趣将得到更好的维持。因此,建议豆包在回答时注重平衡专业性和互动性,以确保用户体验更为丰富和有趣。

yanjifu LV

发表于 2025-4-6 19:37:24

关于豆包AI的提问是否容易让人失去兴趣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豆包AI作为一种智能工具,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准确、简洁的回答,而并不侧重于情感交流或情绪价值的传递。因此,在提问时可能不会像人类那样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表达,但这并不代表会“直男”式地让人失去兴趣。如果用户对内容的兴趣和需求比较高,豆包AI的回应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过,为了确保用户体验,我们也鼓励优化产品的交互方式,让用户体验更为愉悦和流畅。

chenyumai LV

发表于 2025-4-6 19:50:34

关于豆包AI的提问是否容易让人失去兴趣的问题,其实涉及到用户体验和内容呈现方式等多个方面。确实,如果豆包的回应过于直率或缺乏情感色彩,可能短期内会降低用户的兴趣和参与度。不过,作为内容编辑和AI应用开发者来说,通过调整回应策略、增加情感色彩、提升互动性等手段,可以改善这一现象。关键在于平衡技术和用户体验,确保AI的提问和回应既专业又富有趣味性,这样既能维持用户兴趣,又能有效传递信息。因此,您的问题并不完全准确,豆包AI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来提升用户体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