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焦虑」蔓延全球,三分之一受访者担心岗位在三年内被技术取代,AI 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是否被放大了?

曹宇在上海一家媒体担任英文报道编辑,平时的工作涉及将一些有意思的中文报道翻译成英文。翻译软件一直有,但机器翻译的结果经常是生硬且不准确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现改变了一切,可能是因为AI学习了很多语料,它对上下文的掌握非常好,“有一篇文章里有一些诗歌,ChatGPT也能翻出一篇可以押韵的英文诗,非常厉害。”
不仅是中翻英,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编辑吴雯雯也告诉澎湃科技,去年她还在招募实习生翻译英文资料,但今年已经很久没有给这些实习生指派任务了,“因为AI翻译越来越准确了。”
语言翻译是最容易受人工智能冲击的工作任务,而ChatGPT带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风潮,对一直被认为难以取代的创意类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今年早些时候,某游戏美术外包公司的技术总监透露,其所在公司已经裁掉了一半原画师。“有的小伙伴已经开始睡不着觉了。”领导制图团队的某媒体总监告诉澎湃科技。
这种情绪的蔓延越来越广泛。在拥有超过500万程序员的印度,来自该国中部的工程师新人帕拉什·哈德(Palash Hade)已开始整夜失眠;在伦敦,从事公关工作的克莱尔(Claire)对职业生涯的未来感到担忧。除了普通人,一些功成名就的明星也在担心,如果他们的歌曲可以轻易被人工智能模型创作出来,那么他们未来还有什么价值。这股波及全球的焦虑情绪,英国媒体BBC近日称之为“AI焦虑(AI anxiety)。
收藏者
0
被浏览
104

5 个回答

喂喂 LV

发表于 2025-4-16 10:47:42

如果你还在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那恕我直言,你已经被人应该有个班上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规训了。好像人的价值来源于外在,使其成为生产力进步的敌人而非其服务对象一样
之前有人担心,以后种地全都由机器人做了,农民会不会饿死。这简直可笑至极,好像机器人在充电之外还要吃东西一样,情况难道不是玩着手机唱着歌就有收成了吗,妥妥的解放生产力啊
在通往「农业强国」的路上,中国正面临哪些挑战?我们能做些什么?你可能会说不对呀,机器人至少是农民的可人工智能不是打工人的。恭喜你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并不是生产工具的性质,而是它的所有制。你真正担心的不是不用劳动,而是无法分配其收益
这就需要我们对劳动在人工智能中的体现进行充分认识,它不只包括程序员的脑力劳动,因为一切人工智能都是数据喂出来的,而数据都是以往所有工人劳动的总和,资本家无权将其私有化
媒体评「长期被自愿加班必然导致积怨」,如何看待职场加班文化?劳动者权益如何得到保护?当然资本家不可能跟你讲理,如果强行占有全部收益呢?那在大量被替代工人失去收入,消费力骤降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身也是无法维系的,为维持体系的运转便会进入发钱模式
资产阶级的根本性质是将资金投入生产和雇佣劳动,在上述情况下,雇佣劳动消失了,那资产阶级便也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消灭而被消灭了,这便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革的典型
联合国正式宣布全球人口突破 80 亿,目前全球人口增长趋势如何?印度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是什么?甚至,我们可以再畅想一下,有一天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承包了一切生产性工作,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取决于兴趣爱好。这不就是物质极大丰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终极理想吗
所以可以焦虑,因为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剧烈进步时焦虑都是普遍情绪。但每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法协调时,被淘汰的都一定是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我们眼前的,或许真的是最后的斗争
对于人类如何与AI 共处,目前分为降临派、幸存派和拯救派,你属于哪一派?

「AI 焦虑」蔓延全球,三分之一受访者担心岗位在三年内被技术取代,AI 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是否被放大了?-1.jpg


补充1:
@墟里上孤烟 确实,任何变化都伴随着一部分人的牺牲。但我的意思不是放弃ta们,而是承认全民对人工智能的所有权(因为数据是劳动),并参与分配,这样工作被取代了也有收入

补充2:
首先感谢 @相期邈云汉 的肯定
@旺仔 @转世灵童叁 我觉得一些吏会很快被淘汰,但官不会,因为官负责决策,人工智能无法做价值判断
@焰明君 @皮城高富帅杰斯 @minato丶 @灿金李 @UraCurrymasarata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是小规模失业,那就像汽车淘汰马夫的历史一样,一部分人成为受害者,但新的岗位会被创造出来,社会继续以当前的生产关系前进。但如果引起大规模失业,现有的生产关系就会因消费不足而瓦解(此处同意 @懒回顾 的说法)。总之前途是光明的,而为了尽量减小道路的曲折,我的建议是明确数据的劳动属性,让全民参与分红
@祝杲 @biubiu 资本主义不会主动解放生产力,而是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而然淘汰资本主义
@世界树的影子 终产者嘛,有可能啊,不过那个社会早已不是资本主义了
@被强煎的蛋 @pprp 你的讨论前提还是人应该有班上的资本主义逻辑,由此得出财富会无限集中的资本主义结论只能是循环论证。我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财富本身的意义降低,到物质极大丰富时财富这一概念会消失

AngelKiss LV

发表于 2025-4-16 11:01:44

不是被放大了,而是出现了很严重的层次差异。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有不少程序员朋友,有的在大厂有的在我们本地四线城市。干的活儿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二者对AI的态度有很大差异。
在大城市大厂的朋友很多都焦虑,在小城市小公司的朋友态度就很有一般了,开始我以为是对AI的认知差异,后来发现不是,因为他们的态度是:
爱咋咋,天塌了也外乎影响自己到手不到四千的那点工资,大不了去卖炸串烤冷面。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在中厂工作很多年的程序员朋友,他说的话更实际:我都四十多了,与其担心AI,不如担心你们这些小年轻里的卷王,年轻嘎嘎熬夜加班,嘴又甜又会交际。
其实吧,问题有个轻重缓急,发达国家的重复性工作行业的人的确该担心,说实话,国内普通行业的人担心以前,不如考虑一下35岁危机和劳动环境的问题……
再说了,科技不是无敌的,当前世界国家追求的“稳定”是远超历史任何时期的。现实规则对技术的强束缚我想大家这几年也都该认识到了。
不同人群各有各的焦虑,但说真的,总是把AI和人对立起来其实不客观,人的天敌目前看来只有人。

你不认识我吗 LV

发表于 2025-4-16 11:12:04

现在面对AI的观点普遍就是分出正反两派,但其实这所谓的正反两派都是在各说各话。
我举个例子,像反派总是会说AI的技术水平或者说表现力就是达到多少年龄段的人,可能几年前说不足6岁,现在来说是9~12岁,可能过几年,15岁,20岁,30岁是吧……反正大概率就是这么个论调,就是他取代不了某个年龄层以上的人,然后结论是:他不影响人们的生活
然后正派的眼里就比较悲观,搞得好像三体人已经要打进来了一样(不过自媒体嘛,能理解),说用不了多久,AI完全的赶上人类,然后就整个取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完全被控制,直接快进到黑客帝国。就像题目说的,可能有1/3的人认为三年之后自己的工作就会被取代掉,这种就算是过于放大的一个焦虑。
<hr/>在这些论调和焦虑的背后,很少有人真正描绘一个岗位被取代的过程,因为一般不太具有话题性。举个例子像某游戏大厂画师直接被裁掉一半,这种非常具有话题性。
可如果说我今天裁一个,后天裁一个,今年整体裁掉个10%,这样一些细小的变化发生在一个很宏大的故事背景下,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但是如果过了几十年,回头一看,这一个节点确实就改变了很多东西。
很多人笼统的把这一次的革命算是一个AI革命,但如果抛开这短暂的话题热点爆发不谈,其实国内外各大厂商早就有做过或者研究过类似GPT的模型,所以当ChatGPT一出来大家能拿别的东西顶一下。
ChatGPT不是改变了世界,而是短暂的改变了船航行的方向,帮助大家在重重迷雾中找到一块更宽阔的海域去行驶。这是过去那么多年来技术进步带来的主要优势,而在这些进步的前提下,是很多人很多的研究者,对这个领域不断的进行探索的结果,他不是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东西。
再谈他能深度改变的领域,不是说他的理解能力到达了多少多少水平,可以取代多少多少的儿童,取代儿童没有意义,取代你工作里和儿童一样傻x的工作环节才是意义,他可能都回答不了一个成年人的脑筋急转弯,但是可以帮你回答一下老板的刁难,学校的申论,帮你快速定位到你要学的内容并帮你操作出来。
在这个基础上,对于设计,对于程序软件工程数据分析,还有美术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改变的是一种交互方式,但也不是说完全颠覆。过去一段时间,在美术和设计上本来就有很成熟的能够帮你加工到半成品的一些软件,或者简便你的操作方式的东西。现在ChatGPT只是不断的在打通你和这些软件和知识点之间的交流障碍,就像所有的毛细血管连到了一个主血管道,所有的血液都是可以互相追溯互相学习的。
但是如果跳出这个领域看,人们在各重要的科研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新材料,能源等,在一些社会科学领域比如心理,金融,政治。从这个角度看,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新贵,这次的ChatGPT是给这个新贵的王冠上放了一颗更好看的珍珠,这样他在和别的权贵交谈时多了几分自信。即使它能改变所有领域的类似于白领,或者说科研人员的办公方式,写代码的方式,但是它没办法直接颠覆一个领域的商业逻辑,做事方法。
作为商业分析师,我的视角来看,政府更关心的是人们需要多久适应这个新东西,短暂的失业会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但并不担心我们会说完全无法接受,无法学习,或者取代做事的方式。
很多人拿酒桌文化这件事来刁难AI,取笑他不太懂得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则,拿这个去说AI代替不了人类,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尤其是在生活环节,你还是要买东西,还是要吃饭,还是要衣食住行,那AI只能帮你把这个事情变得更顺畅,企业内部的争斗不影响你今天吃粉还是吃饭。如果你在AIGC的浪潮里拿几十万的高工资,那你可以去吃米其林,拿不到,也有十块钱填饱肚子的街边摊

<hr/>我觉得短期内AI影响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如果你没有办法适应新的AI工具,就像不会office的大学生一样被淘汰掉,我觉得是正常的。
如果是你已经适应了,但现有的公司因为提高了效率把你裁走了,那么大可在别的同样的地方找到相似的工作。短期内可能生产力会有一定的爆发,灵感和创造力是优先的考量方式。然后社会上会涌出很多新东西,比如完全用ChatGPT做的游戏,或者说在内容和广告领域有非常多的AI绘画和AI交互,在客服里会有更加贴近人工的聊天机器人,我觉得是最快看到的。
所以只是在这些被影响比较深的领域,大家最好能把这些工具都学上。新概念都了解,一点事情也就过去了。
但对于长期来说最可怕的是那些还在学习的,不管是高中生和大学生,他们可能会更快更有时间,更轻而易举的获得各种交叉学科的直接知识。
这种影响就像是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其实你在单位时间内学的比几十年前那种甚至几百年前那种高考科举的人要多得多。而这些人一旦释放到职场或者社会上,他们产生的影响会是更深远的。一些新的技术啦,一些新的想法啦,解放生产力后,灵感突然之间的爆棚。可能你就会再一次的看到人和人之间拉开了差距。突然之间一个想法,可能这个人就会借由各种ai工具占领顶峰,然后又会被下一个大神拉下来。
我在新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背景下,可能新一代的同学就不会像我们这样讨论问题。而这些焦虑也已经成为了一个过去式,最后可能是变成我们四五十岁后对新的无法理解的社会一些抱怨或者碎碎念,或者跟不上潮流的那种哀叹吧。

灭绝或心动 LV

发表于 2025-4-16 11:23:20

先不讨论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是否被放大,我们说说是否焦虑。
同一个事情,有人看到的是机遇,有人看到的是焦虑。
作为一个躺平人,我觉得我看到的更多是舒适
举个例子:
我每天回到家,都会有好多家务要做,要是这种泛化的ai,能指挥家里的机器人帮忙收拾干净家里,负责铲屎,洗内衣,放大件衣物进入洗衣机,洗完后晾起来。那人就可以在业余有更多的时间去创作,去追求自己的爱好,去娱乐等等。
所以,我作为一个躺平派,我是期望ai能更快发展的。他的能力和影响越大越好。

其次,他的影响有没有可能被放大呢?我觉得并没有。
现在有人已经基于Vicuna进行调优,训练出了mini-gpt4,实现了gpt读取图片信息并返回结果。这是通往通用家用辅助机器人的一个关键节点。机器人通过摄像头+麦克风读取信息,给到mini-gpt处理,返回应该处理的事情。比如,视频图片中看到一堆衣服加上主人的命令-洗衣服。那么返回行动指令是拾取衣服放置到洗衣机,再启动洗衣机。
现在mini-gpt4已经开源。我觉得有很多大佬也会站在这个开源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应用。所以,我对于ai的落地,还是很有信心的。落地是第一步,落地以后赚到钱了又能继续刺激ai的研究。会有更强大的ai出来。
开源就是利用大家的力量把某个技术更快铺开,让技术更容易落地为社会产生价值。
所以,只要能有产业落地,ai的影响就没有被夸大。现在,静待ai有一定的功能和产业落地。

「AI 焦虑」蔓延全球,三分之一受访者担心岗位在三年内被技术取代,AI 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是否被放大了?-1.jpg

人不应该为了工作而工作,人工作是希望产生价值,如果利用ai能让我们产生更多价值,更加提高我们的生产力,那我们应该应该支持ai有更大的影响,然后更好的服务我们生活。

我有点懒 LV

发表于 2025-4-16 11:37:36

AI焦虑主要来自于一个人的技能结构。
技能结构单一的工种,特别容易焦虑。现在文书翻译这个工作,其工作效率被AI极大提高了。
市场的需求又没有极大提高,所以,大量的翻译岗位就不再需要了。
下岗前会焦虑失业问题,下岗后会焦虑再就业困难。

「AI 焦虑」蔓延全球,三分之一受访者担心岗位在三年内被技术取代,AI 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是否被放大了?-1.jpg

所以,大多数单一技能的人,要尽快在没有失业的情况下,抓紧向两个方向升级技能。
1,向本技能的高阶方向进化。
比如,原来做翻译的人,可以开始训练自己的英文创作能力,比如写英文小说。
原来的文字翻译工作也是一种创作,但是属于低自由度创作,而写英文小说,属于高自由度创作。
AI可以辅助小说创作,但是小说创作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比如钩子设置,人物动机设定,草蛇灰线这些都是需要作者而非AI来主导的。

2,向多技能的方向进化。
多个技能在手,可以形成指数级的组合,大幅度提升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比如,A只会写作,B只会录制视频,C会写作也会录视频。那么很显然C的社会生存空间会更大。
A和B都是单一技能,A不会通过视频网站来分发内容,导致自己创作的内容受众有限。
B不太会写作,只好到处搬运别人的内容,视频频道变成了一个内容大杂烩,无法形成个人品牌价值不说,还要冒着版权侵权的风险。
C就会比A和B好过的多,内容是自己的,还懂得做视频传播自己的内容。
事实上,如果C还有一门自己的专业或者超出大多数人水平的爱好,就更容易在AI时代取得成功。

我个人建议同学们向两个方向同时进化。
选择一个主技能,向高阶进化。
同时去点技能树上的其他辅助技能。
主技能我就不说了,因人而异,下面说一下高价值的辅助技能:

1,专项写作训练。
写作有很多类型,写微小说,写软文,写知乎回答,写博客,写童书,选择其中的一项进行学习和练习。
当你习得了一门专项写作技能,就打开了一扇面向某个群体的大门;

2,图片创作技能
学习使用AI绘图工具,学习如何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变成真正的图像。
Stable Diffusion这种开源工具是值得在你的笔记本电脑上拥有一席之地的。注意将这个图片创作技能和专项写作训练搭配起来。
写小说,就练习生成小说插图,写童书,就练习生成儿童风格的插图等等。

3,视频编辑和制作技能。
这个时代最火爆的社交媒体公司都是搞视频、短视频的。就连知乎也增加了视频模块,希望从中风一杯羹。
所以,学习视频编辑,视频制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建议先从简单的视频剪辑入手,把一段800字的文章,转换成一个几分钟的视频。
先自己朗读一遍,录制成MP3,或者用机器人将文字转语音。
然后,通过网上下载免费视频素材和图片,根据文本内容拼接在一起,以语音为基础,,配上画面、字幕和音乐,再加一些简单的场景转换效果,一个视频就完成了。
备注:强烈不建议去参加各种什么视频搬运的赚钱课程,割韭菜没商量。

4,基本的互联网营销知识。
比如什么是互联网广告,什么是关键词,关键词的热度和搜索量,什么是CPC,CPM这些概念,怎么估计一个需求的市场容量等等。
我在这篇回答中介绍了如何建立互联网商业思维的步骤:
如何培养自己的商业思维(赚钱思维)?

5,突破语言障碍。
学习英语不是必须,但是拥有突破语言障碍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过,语言既信息,信息及一切。可以大量使用英语的工具,翻译工具,写作工具,其实也不必要特别去学语言,但是你要善于突破语言障碍。
(如果有流利的外语口语会更好)
这会为你打开信息的大门,也会为你打开新的受众群体大门。
比如,你不会说阿拉伯语,但是利用AI可以将自己的文章转成阿拉伯语,把视频配上阿拉伯语字幕,就可以接触到阿拉伯人的世界,也许哪天一个视频就被某个酋长给打赏了。

当你把自己的技能树点亮了四五个辅助技能之后,焦虑感就会减轻很多。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干啥不能赚点糊口的钱,何必天天996,而且指不定哪天也红了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