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

此问题为圆桌「科技创业者的 2024」特别提问。
收藏者
0
被浏览
94

5 个回答

吉吉 LV

发表于 2025-4-16 12:36:42

现在的经济情况和消费者的心态,我担心竞争白热化,会出现全球首个 AI 大模型领域的零元购。。。可能是字节跳动引领的
一旦这王八犊子占着自己有钱,而且掌握 coze 里面所有的用户数据和偏好,把拼多多的思路用到国内大模型,将会彻底终结中国后续所有科技研发。。。

梅雨潭 LV

发表于 2025-4-16 12:48:41

深度求索,月之暗面,面壁智能,阶跃星辰,无限光年,阶跃星辰,零一万物,无问芯穹,与爱为舞…
这些搞大模型的公司名字一个比一个牛逼,就是没有一个听起来像一个正经公司,浓浓的投机味,当年的AI四小龙都得甘败下风
实际上国内这些所谓的大模型技术没有什么技术壁垒,A公司能做B公司不能做的,像腾讯不久前刚开始内测元宝大模型,大厂一旦入局,这些创业型公司没有机会的
就和AI一样,你能做的大厂都能做,并且还有众多业务提供场景落地,这些创业公司没有优势

唐小蛇 LV

发表于 2025-4-16 13:01:28

这是个很好的话题。
我理解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是类似智谱、百川、零一、 kimi 这样的做大模型的创业公司。
从常规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对手就是类似百度、阿里、华为、腾讯、字节这样的大公司。
那的确是存在绝大的挑战:

  • 资金寒冬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对AI创业公司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造成融资环境更加困难。大模型训练需要巨大的算力和数据资源,对资金高度依赖。
  • 大厂布局竞争加剧,像百度、阿里、华为、腾讯、字节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已经在AI领域布局,拥有强大的技术积累、数据和算力优势。他们的介入无疑加剧了行业竞争。
  • 商业落地和盈利模式探索阶段,目前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通过大模型创造持续的收入并实现盈利是创业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
  • 技术突破放缓,近两年来,大模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未来能否持续获得同样大的技术突破存在不确定性,这可能影响创业公司的发展势头。
如果从国外视角来看,openai 和 google 的竞争更是觉有风向标的意义。 openai 马上要推出搜索,而 google 也在自己全系列产品嵌入的 gemini
但是马上面临的价格战,让大模型公司雪上加霜。幻方把自己的 deepseek v2 moe 模型的价格下降到了百万 tokens 2 元,接近于免费使用。然后字节也加入战斗,上周腾讯发布了混元,但是没公布价格。看架势,也是要加入价格战的样子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1.jpg


https://artificialanalysis.ai/

然后我了一下国外 Artificial Analysis 的价格,Deepseek V2 的价格在同等质量的模型中是最便宜的
我拉了一下国内模型价格: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2.jpg

而国外模型价格是: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3.jpg

例如 openai GPT-4,百万 tokens 是 30 美金,相当于 216 RMB。智谱 GLM-4 是 100 RMB。
但是 openai GPT-3.5 价格就很低了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4.jpg

相当于 14 RMB。那智谱 GLM-4 是相当于 gpt-3.5 还是 gpt-4 呢?
回到文章的话题。
tokens 是大模型公司的生命线,能够收到 tokens 费用大模型公司才能持续下去。
用户使用也不光是贪便宜,好的质量才是关键。幻方的价格战,带来的是对幻方模型的评价。到现在位置,还没有得到用户的交口称赞。智谱降价也没有针对 GLM-4 降价。
所以模型质量才是关键,模型公司是不是能够在模型上能够有所突破才是生存的关键
国外的模型公司已经产生了细分。例如 cohere 主打 RAG、claude 主打长文本和代码(未必准确)。国内的面壁智能主打小模型和 agent,kimi 主打长文本。都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
另外一方面,模型公司和数据的结合,也是一条路。做不了通用型,也可以做垂直类最好的。例如财经类、医疗类,教育类。相信已经有模型公司在开始往这块走了。 2024 就可以看出很多端倪了,2024 可能会是一些大模型公司的寒冬,也可能是另外一些大模型公司的突破之年
--------更新-------
昨天(5.21),阿里和百度都宣布了价格战。我就去看了一下没有宣布价格战的几家大模型厂商在做什么?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5.jpg


差异化定价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6.jpg


零一万物万知应用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7.jpg


minixmax 星野智能体

欢迎补充

轩辕 LV

发表于 2025-4-16 13:15:38

很有可能是寒冬,这个市场也没有那么大,很难容纳得下这么多的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1.jpg

以下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本质问题,我觉得还是因为大模型是个“赢者通吃,剩下的汤都喝不到”的事情,这个和电商、社交APP 有本质区别,它更像是水、电、煤那种传统的支柱产业。电商的话,你不用淘宝,不用京东,还能去用 PDD;社交你也有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等不同的选择;那交水电费你除了找国家电网、水务局,你还有其他选择吗?大模型的市场我感觉就是类似的样子,你用习惯了GPT-4,除非是突然一下用不了,不然你很难改变你的习惯去用其他的大模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和巨头企业都投身于 AI 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这导致竞争变得愈发激烈,资源的集中度也将持续提升。对于一些小型或者刚刚起步的AI大模型创业公司来说,要想在这场激战中脱颖而出,无疑需要更加独特的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和竞争环境的角度来看的话,
目前大模型创业公司最大的问题是 “同质化严重”,虽然有各种创业公司打着领域大模型的旗号(比如,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通过独特的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痛点),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清楚,通用大模型(例如,AGI)才是未来的方向:一个大模型去做所有的事情,而不是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大模型。

2024 年会不会是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寒冬?-2.jpg

从资源消耗和技术创新角度来看的话,
AI 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成本极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训练数据。对于资本充足、资源丰富的大公司来说,这或许并不难办。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道高门槛。另外,随着模型规模的扩大,有没有足够多的 GPU 设备,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存储数据,如何保证模型训练的效率和质量,这些都是创业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4 年对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来说,不会是一个轻松的年份,但也不一定会像我说的是一个“寒冬”。还是多怀抱一些理想和浪漫主义吧,虽然我们都知道在发展的道路上肯定会倒下一批创业公司的,不过也不可否认他们肯定也能为 AI 大模型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灭绝或心动 LV

发表于 2025-4-16 13:24:00

1、不至于是寒冬,但还想继续拿到大额融资,可能会比较难了;
当前中国国内AI大模型初创公司,典型的月之暗面、智谱、百川、MiniMax、零一万物都到了10亿甚至20亿美金的体量;
各家的投资人也基本集齐了市场化基金、国家队、战略投资人等多种角色;
融资额也都到了几亿美金这个体量,
一级市场再往下融基本上到头了……

2、而做AI大模型的公司可不是只有这几家创业公司,几乎国内所有的科技巨头(不仅仅是互联网巨头)都在做自己的大模型;
所以竞争在24年变得异常激烈,共识的达成会越来越短,同质化的竞争会频繁出现;
这些对于初创公司都不是好消息;

3、大模型公司在进入24年开始已经频繁的开始进行广告投放;
你能在很多内容平台上看到各家的广告,甚至在线下的广告牌、电梯广告也能遇到……
而这些投放的产品其实基本上还没有收入,留存情况也不那么理想,
但战役已经打成这样,参与其中的各方类似囚徒困境,只能被动参与;

4、24年对于AI大模型公司而言,一边要继续更新迭代自己的模型本身的能力,
同时要在各个应用场景中找寻所谓的PMF,这对各家的产品负责人都是极大的考验;
因为真正跑通PMF的在整个行业都屈指可数……

5、问题再放大,不仅仅是对于AI大模型创业公司……
当下这个环境,一级市场的整体状态,其实对于所有创业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战;
没有人再相信所谓的故事,一切变得“现实”……
有没有商业化?有商业化之后有没有成规模收入?有收入之后有没有利润?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