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蛇 LV
发表于 2025-4-16 13:01:28
这是个很好的话题。
我理解 AI 大模型创业公司是类似智谱、百川、零一、 kimi 这样的做大模型的创业公司。
从常规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对手就是类似百度、阿里、华为、腾讯、字节这样的大公司。
那的确是存在绝大的挑战:
- 资金寒冬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对AI创业公司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造成融资环境更加困难。大模型训练需要巨大的算力和数据资源,对资金高度依赖。
- 大厂布局竞争加剧,像百度、阿里、华为、腾讯、字节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已经在AI领域布局,拥有强大的技术积累、数据和算力优势。他们的介入无疑加剧了行业竞争。
- 商业落地和盈利模式探索阶段,目前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通过大模型创造持续的收入并实现盈利是创业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
- 技术突破放缓,近两年来,大模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未来能否持续获得同样大的技术突破存在不确定性,这可能影响创业公司的发展势头。
如果从国外视角来看,openai 和 google 的竞争更是觉有风向标的意义。 openai 马上要推出搜索,而 google 也在自己全系列产品嵌入的 gemini
但是马上面临的价格战,让大模型公司雪上加霜。幻方把自己的 deepseek v2 moe 模型的价格下降到了百万 tokens 2 元,接近于免费使用。然后字节也加入战斗,上周腾讯发布了混元,但是没公布价格。看架势,也是要加入价格战的样子
https://artificialanalysis.ai/
然后我了一下国外 Artificial Analysis 的价格,Deepseek V2 的价格在同等质量的模型中是最便宜的
我拉了一下国内模型价格:
而国外模型价格是:
例如 openai GPT-4,百万 tokens 是 30 美金,相当于 216 RMB。智谱 GLM-4 是 100 RMB。
但是 openai GPT-3.5 价格就很低了
相当于 14 RMB。那智谱 GLM-4 是相当于 gpt-3.5 还是 gpt-4 呢?
回到文章的话题。
tokens 是大模型公司的生命线,能够收到 tokens 费用大模型公司才能持续下去。
用户使用也不光是贪便宜,好的质量才是关键。幻方的价格战,带来的是对幻方模型的评价。到现在位置,还没有得到用户的交口称赞。智谱降价也没有针对 GLM-4 降价。
所以模型质量才是关键,模型公司是不是能够在模型上能够有所突破才是生存的关键
国外的模型公司已经产生了细分。例如 cohere 主打 RAG、claude 主打长文本和代码(未必准确)。国内的面壁智能主打小模型和 agent,kimi 主打长文本。都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
另外一方面,模型公司和数据的结合,也是一条路。做不了通用型,也可以做垂直类最好的。例如财经类、医疗类,教育类。相信已经有模型公司在开始往这块走了。 2024 就可以看出很多端倪了,2024 可能会是一些大模型公司的寒冬,也可能是另外一些大模型公司的突破之年
--------更新-------
昨天(5.21),阿里和百度都宣布了价格战。我就去看了一下没有宣布价格战的几家大模型厂商在做什么?
差异化定价
零一万物万知应用
minixmax 星野智能体
欢迎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