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薪酬那么高,如果有机会,你想转行吗?

AI人才薪酬那么高,如果有机会,你想转行吗?
收藏者
0
被浏览
103

4 个回答

蛰梦 LV

发表于 3 天前

谢邀,人在海淀黄庄,刚和某大厂AI Lab负责人撸完串。2025年AI就业市场?这么说吧:现在连夜报班学Python的那批人,三年后可能正在给智能客服写话术模板。(手动狗头)
<hr/>先说结论:2025年转行AI,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AI人才薪酬那么高,如果有机会,你想转行吗?-1.jpg


(单纯想放个配图)
血淋淋的现实警告⚠️


  • 算法岗已死?
    去年面了个TOP2本硕,顶会一作的候选人,最后去了某新能源车企调参——因为大厂HC冻结,独角兽集体扑街。现在入局相当于1949年加入**(手动和谐)**
  • 你的竞争对手不是人
    某跨国药企的化合物筛选岗,上周刚用AlphaFold替代了12个博士,现在他们集体在学LangChain准备转AI制药。就问刺不刺激?
  • 35岁魔咒PLUS版
    朋友公司AI团队平均年龄26.8岁,不是歧视大龄,是真卷不动了——每天要看20篇arxiv,还要给CEO表演stable diffusion画老板同人图(真人真事)
逆袭者的作弊码  

(亲测有效的野路子,建议收藏后偷偷看)
1. 新赛道捡漏指南

  • 盯着政策文件关键词:"东数西算"→学模型蒸馏
  • 看大厂财报:"云业务增长"→练CUDA优化
  • 刷卫健委文件:"智慧医疗"→搞联邦学习
2. 学历洗牌骚操作

  • 花3个月死磕kaggle Grandmaster,比水硕管用
  • 在GitHub给hugging face项目修documentation,HR真的会看commit记录
  • 去淘宝买服务器挖穿地球也要跑通LLaMA微调全流程
3. 人脉降维打击
(这条可能被踩,且看且珍惜)

  • 混进Datawhale的深夜技术沙龙,假装成某985实验室成员
  • 在知乎AI话题下高强度答题,专挑凌晨两点发paper解读
  • 把微信名改成"某某-AIGC|LLM|Diffusion",朋友圈只转发李沐的博客
劝退预警:这些人千万别来❗


  • 以为AI就是调包侠,看到数学公式就头疼的
  • 指望培训班三个月逆天改命的(韭菜你好)
  • 觉得能靠chatGPT混饭吃的(老板比你更会复制prompt)
私货时间:我的保命书单

(别问,问就是被删过三次)

  • 《深入理解推荐系统》→面试时不经意间提到"多目标排序的帕累托最优",面试官眼睛会放光
  • 《CUDA C编程权威指南》→当别人还在争论PyTorch和TensorFlow时,你直接秀nsight分析结果
  • 《AI新生》→用来在技术面最后反问环节装逼:"您怎么看AI对齐与价值锁定问题?"
最后送句话给准备all in的朋友:
这个时代最残忍的温柔,就是让文科生觉得自己能转码,让码农觉得自己懂AI。
(别打我,要打就去打OpenAI)
与诸君共勉。

胖六传奇 LV

发表于 3 天前

AI产业潮的来袭风高浪急。中国工信部2023年白皮书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4500家。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达1.73万亿元,全球占比达30.6%。
当下,AI人才争夺已从互联网巨头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医疗器械公司需要懂病理学的算法工程师研发智能诊断系统,农业集团在寻找会操作无人机的AI建模师,连地方文旅局都在招聘能搭建数字人导游的技术团队。这种跨行业渗透揭示了一个趋势:AI正从技术革命演变为产业基础设施,未来五年将催生超过200种“AI+”新型岗位。在【智乐聘猎头做单平台】上,AI相关岗位也越来越多。
在这波强劲的东风下,AI行业的顶尖赏金猎头,也迎来了高光时刻。AI猎头Mark,如今正带领他的猎头团队为国内科技巨头搜罗全球AI精英,他有个看似简单实则疯狂的使命——帮中国企业找到能改变行业格局的AI人才。

硅谷挖角记:金钱失效的战场
去年春天,Mark和他的猎头团队接到某AI独角兽的紧急委托——两周内在硅谷找到能带队攻坚大模型的CTO人选。对方创始人直接放话:"只要愿意回国,薪资上不封顶。"但当这些AI猎头真正踏上美国才发现,真正的顶尖人才根本不为金钱所动。
在帕罗奥多的咖啡馆里,Mark接触到了某自动驾驶公司的算法负责人。当这位MIT毕业的AI大牛听完报价后,直接笑着摇头。尽管企业开出优厚的条件,但很多海外精英候选依然觉得国内大厂的工作节奏像"代码流水线",而自己更享受每周三天远程办公的创作环境。
这场景成了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抢人的缩影。当国内AI实验室雨后春笋般冒出时,AI猎头发现个诡异现象:头部公司一边喊着“All in AI”,一边对着同一批顶尖人才围追堵截。全球AI顶尖人才池子小得惊人,有位CEO朋友自嘲:“我们不是在招人,是在拍卖行举牌竞价。”
多次碰壁经历,让Mark这样的AI猎头调整了策略,先帮国内企业做“认知校准”:不是所有岗位都需要天价专家,有时候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反而更适配。
当AI技术一日千里,猎头的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I改造猎头业的速度超乎想象。五年前猎头还在用Excel整理候选人清单,而现在AI系统能实时抓取GitHub活跃度排名。Mark有回给某手机厂推荐个名不见经传的算法工程师,AI从他在arXiv上的论文初稿里嗅到价值——三个月后这小伙子提出的影像算法,直接让该厂旗舰机登顶DXO榜单。
现在,AI系统可以1小时内从百万简历库中精准匹配候选人,这在传统猎头公司需要3个工作日。现在,AI面试官甚至能完成技术岗位的初轮筛选,有次某大厂HR总监看到AI生成的候选人评估报告后惊呼:“你们系统把我三个月的行业观察都写进去了。”
智乐聘猎头做单:猎头大危机:会用DeepSeek的猎头正在抢走你的人选和客户!【内含资料包】当真实的AI猎头遇上虚拟的“AI猎头”,碰撞一直在发生。AI猎头行业盛传,某公司系统推荐个光鲜的MIT博士,视频面试时发现他连PyTorch基础问题都支支吾吾。后来才知道他的顶会论文是买的水货,让BOSS丢尽了脸面。有些细节,算法永远捕捉不到,如何在AI与现实中寻求平衡,依然是AI猎头和“AI猎头”们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新旧交替的割裂感渗透在行业每个毛孔。有传统制造企业老板听完AI方案,瞪着眼睛问:“不就是把车间老师傅的经验录进电脑?”转头却催猎头们去找“会画图纸的GPT”。反倒是那些闷声发财的企业看得明白:东莞有家五金厂,专门高薪招落榜的算法竞赛选手,教他们把残次品检测准确率提升了18%。

AI加速产业震荡
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巨头、AI创业公司、传统企业转型,都在抢AI人才,但池子就这么大,很多传统企业干脆开始从内部培养AI人才。Mark和他的AI猎头团队敏锐地感觉到,最近清北等高校的"AI+X"交叉学科爆火,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职业生态的剧变——某些岗位正在加速消亡,比如数据标注员的需求量半年内下降60%。新的机会也在涌现:AI训练师、智能体产品经理这些三年前不存在的岗位,现在年薪轻松过百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年,AI行业可能迎来更剧烈的洗牌。
Mark常跟团队说,猎头行业正在经历“工具革命”。以前我们拼人脉、拼经验,现在要比谁能更快掌握AI工具。就像上周用AI分析某候选人的GitHub代码库,系统居然发现他三年前参与过类似项目的开源开发,这个信息连本人简历都没写。
在【智乐聘】猎头做单平台上,也有越来越多的猎头开始使用AI。Deepseek把猎头从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数据统计,Deepseek在长三角猎企市场覆盖率已达67%,单客户成单周期缩短至14天
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想象——今年将是猎头行业的“工具分化元年”,那些能驾驭AI「第二大脑」的猎头,正以3倍人效收割市场红利。

AI人才薪酬那么高,如果有机会,你想转行吗?-1.jpg

无论是AI工具,还是AI猎头,都在深刻地重塑产业链。“猎头的价值不是填坑,而是播种。”如今,Mark才真正理解其深意——或许AI猎头们抢的不是人才,而是时间。那些深夜穿越时区的电话会议,那些反复修改的股权协议,不过是想在中国AI崛起的故事里,多抢出几个赛点的可能。
在【智乐聘】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寻找人才,也有越来越多的猎头转向海外市场,很显然,一场新的暗战正在缓缓铺陈。

AI人才薪酬那么高,如果有机会,你想转行吗?-2.jpg

未来,人才的竞争或许会演变成“AI猎头系统”的比拼,而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对人类需求的理解——毕竟再智能的算法,也替代不了对行业趋势的洞察,更解读不了候选人眼中转瞬即逝的动摇。
<hr/>自2015年成立以来,智乐聘基于悬赏模式将猎头服务费直接分成给猎头本人,不但整合全球猎头手中的优质简历资源,同时实现了猎头的三倍收益!
目前,【智乐聘】深度合作的客户囊括多个领域:传统制造业、新材料、半导体、工业自动化、互联网、跨境电商、快消零售、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医疗及器械、新能源汽车行业等。
【智乐聘】与华为、荣耀、小米、美的、海信、长城汽车、TCL、比亚迪、小红书、得物、顾家、喜临门、迈瑞医疗、大疆、歌尔、霸王茶姬、甘源食品、安踏、以纯、等均有深度合作,并多次获得企业方对猎头端职位的独家授权。

AI人才薪酬那么高,如果有机会,你想转行吗?-3.jpg

毛肚专业户 LV

发表于 3 天前

我见过物理系博士用三个月啃完《深度学习》,也见过数学系教授转型算法架构师。但现实是,现在入行需要的不只是会调参,还要能看懂arXiv上每天更新的论文,要在kaggle竞赛杀进前3%,甚至要具备用矩阵运算解释恋爱心理学的跨界能力。

木色小罗 LV

发表于 3 天前

别来,千万别来,ai 高薪只是镜花水月。
这个行业的投入远远远远大于营收,本质是一个砸钱的行业,不是赚钱的行业,而砸钱的行业的特点就是只招最牛的,次牛的都会失业,别说一群转行来的炮灰了。
就以美国的情况为例吧,大部分的大厂研究岗位不招应届博士,一个岗位报录比几十比一,上百比一都是常见的,博士去研究岗工作的难度和教职差不多,得狠狠的博后攒经验,或者你选择不去卷研究岗,去做 mle 或者 sde,那么基本上也和 ai 没什么关系了,也吃不到 ai 红利(mle 本质是 sde,工作和 ai 没什么关系)
国内的情况会好一些,国家把 ai 当成了战略方向,愿意多砸钱,高薪挖的人更多,但是也是卷麻了,三篇 a 会一作只是敲门砖,如果是大模型岗位那更乐了,一个公司整个核心团队都不到 50 人,每年几十万人的公司开的 hc 只有个位数,就公司内部想转岗来的人都有 4 位数,想转行的自己可以掂量一下有没有这个水平。
现在的 ai 能劝退一个是一个,尤其是大模型,妥妥的学术缅北,别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