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
收藏者
0
被浏览
67

5 个回答

bingfeng009 LV

发表于 4 天前

当它在2天之内,哗哗地发布一大堆AI产品、技术、工具……你会觉得阿里的AI实力被低估了。
今天,阿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AI公司之一,其AI调用规模:每天调用超 1 万亿次,服务全球 10 亿人,日处理图像 10 亿张、视频 120 万小时、语音 55 万小时及自然语言 5 千亿句。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1.jpg

阿里巴巴已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科技巨头,而这背后是多年来的扎实部署,阿里云是拐点一、达摩院是拐点二、平头哥是拐点三

9 月 26 日上午云栖大会阿里云主论坛・飞天智能上,阿里的科学家们带来了阿里 AI 能力的集体亮相。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2.jpg


比起 5 年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情景 ——7 位敲钟人全是阿里电商的买家和卖家,这次主论坛所有演讲者全部是 AI 界 “大神” 级别的科学家,科技已是成为阿里的基因。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兼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曾说过:在很早之前他就坚定的认为,阿里巴巴一直是技术性公司,只是商业做得太成功了,所以人家搞不清楚阿里的底色。

所谓的技术底色是不能掺假的实际成果,无论是在学术亦或产业,都要符合技术领域应有的标准,无关已有成就与名气。阿里云主论坛・飞天智能上,阿里亮出了技术成果:

  • 平头哥发布全球最强 AI 芯片含光 800,打破业界纪录,性能及能效比全球第一
  • 全球前三、亚太第一的阿里云已构建起亚洲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集
  • 阿里巴巴 AI 每天调用超 1 万亿次,服务全球 10 亿人
  • 日处理图像 10 亿张、日处理视频 120 万小时、日处理语音 55 万小时、日处理自然语言 5 千亿句
  • 阿里巴巴视觉智能日调用量超过 1600 亿次
  • 达摩院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累计发表 450 多篇论文,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视觉计算等领域算法夺得 40 多项世界第一
  • 全球 23 个城市引入了城市大脑
更多阅读:
新智元:贾扬清首发飞天 AI 平台,“含光 800” 终出鞘,阿里如何成为中国最大 AI 公司

蔓你是谁 LV

发表于 4 天前

9月26日,在阿里2019云栖大会第二天的阿里云主论坛上,阿里AI的众位技术大咖们秀了秀阿里在视觉、语音、城市大脑、自动驾驶等AI“成绩单”。
阿里云智能副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管理部总经理马劲说,当前阿里巴巴的AI每天调用次数超过了1万亿次,阿里“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AI公司。”
用一张图表示就是: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1.jpg

我们曾几何时只把阿里看作一家电子商务企业,现在看来,确实被低估了。我们在现场见证这一刻,看下阿里公布的数据:
一、AI日调用超过1万亿次,服务全球10万亿人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2.jpg

阿里云智能副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管理部总经理马劲说,现在,阿里巴巴的AI每天调用次数超过了1万亿次,服务了全球10万亿人。
同时,阿里的AI每天处理10亿张图片、120万小时视频、55万小时语音、5千亿句自然语言处理。
马劲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AI公司。”
二、能让75亿人每天刷脸20+次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3.jpg

阿里副总裁、达摩院AI中心负责人、高级研究员华先胜说,当前,阿里巴巴视觉智能日调用量超过1600亿次——这一数据相当于全球75亿人每天做20几次的刷脸支付——而在三年前,这一数据仅不到今年的1/50。
但是,华先胜说这还不够。下一步,AI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发展,才能够真正从实验室场景中走出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4.jpg

1、深研算法
2、深挖效率
3、深入产业
比如,在图像分割算法方面,达摩院提出了多方向回归模型,能够进行图像的高精密三维分析,在高精度的心脏冠脉图像分割提取上取得了比原先更优秀的成果——这在医疗场景中非常重要。
三、语音AI:软硬件赋能产业

阿里达摩院研究员、语音实验室负责人鄢志杰说,当前,语言&语音AI已经在阿里经济体内广泛应用,比如阿里小蜜每天覆盖超过500万人次,覆盖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11种语言;比如阿里智能翻译的每日调用量已经超过了10亿。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5.jpg


目前,达摩院已经将其众多AI技术与AI解决方案放在了阿里云上,比如多语言分词、情感分析、实时语音识别、KAN-TTS语音合成、声优工厂等等,用户只需要登录阿里云就能获得阿里内部的AI能力,“零时差上云”。
除了软件能力之外,阿里还将对外提供硬件能力。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6.jpg

比如,阿里提供智能家居控制面板大小仅25cmx30cm,其中集成了语音芯片模组,能够实现唤醒、识别、交互、合成这套端云一体语音交互的“即插即用”,适用于智能家居控制。
四、城市大脑+工业大脑

阿里云智能副总裁、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曾震宇则分享了有关阿里城市大脑与工业大脑等方面的产业进展。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7.jpg

曾震宇表示,中国人口最多的20个城市中,已经有超过一半装上了阿里的“城市大脑”。
现场,曾震宇还宣布了阿里云与萧山机场的一项新合作——萧山机场使用阿里城市大脑的调度能力,帮助机场有效管控航班起降、上下客、行李搬运、加油、餐配、检修、保洁等各个环节。
而在“工业大脑”方面,通过对工业流程的单点智能、局部智能、全局智能优化升级,能够对石化、钢铁、环保、水泥、光伏、橡胶等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8.jpg

此外,阿里达摩院研究员兼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则分享了有关阿里无人配送自动驾驶(如菜鸟寄件物流小车、公开道路无人配送、AutoDrive平台)的新进展。
最后打个广告,欢迎关注智东西机构号,查看更多一手、深度科技报道嗷!
智东西

植树种草 LV

发表于 4 天前

其实阿里一直在AI领域低调做事,无论从布局还是自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比起高调的宣扬,阿里更偏向于闷头干大事,有了成绩再来吹。
先说说最近的,2019年8月29日至31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
这是上海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搭建的顶级交流平台,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外AI企业领袖大多都来到了这个大会。
但这个大会中,让很多人记住却的是“双马对话”,这场对话热度不减,一边是对AI不确定性产生担忧的马斯克,而另一边是愿意拥抱AI的马云。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1.jpg

而恰恰就是因为这场对话成为热门话题,就让人容易忽略这个会议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奖项。
这个奖叫做“SAIL奖”(Super AI Leader)。
如果你知道诺贝尔奖,那你完全可以把称SAIL奖理解为AI行业的“诺贝尔奖”,代表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最高荣誉,也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规格的官方奖项。
在这个大会上有4家中国企业获得了SAIL奖。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2.jpg

华为的麒【麟980、810 7nm芯片】获得了卓越奖(Superior);
科大讯飞的【新一代语音翻译关键技术及系统】获得了应用奖(Applicative);
银河水滴科技的【远距离步态识别系统与应用】获得了创新奖(Innovative);
阿里巴巴的【基于超大规模神经网络的认知智能计算平台】获得了先锋奖(Leading)。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3.jpg

其实这不是阿里第一次被外界承认人工智能上的成就。
2016年阿里就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评为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2017年初 MIT点名了阿里的“强化学习”作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
频繁在人工智能界获奖,其实在AI领域阿里在世界上已经越来越显眼,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对于阿里的定义是一家电商业务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但实际上阿里正在做一个技术为驱动的公司。
无疑阿里的AI实用场景非常有自己的电商特色,但在国内的应用场景里其实已经非常多,更何况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海量数据和经济而更繁荣。近两年经济爆炸式增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应用场景丰富且复杂,阿里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巨头,自然是迎难而上。
9月26日,阿里巴巴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首次公布人工智能调用规模:每天调用超1万亿次,服务全球10亿人,日处理图像10亿张、视频120万小时、语音55万小时及自然语言5千亿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
比尔盖茨曾把人工智能称为计算机科学的“圣杯”,
而特斯拉CEO马斯克把人工智能的发展比作“召唤恶魔”,
马云觉得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应该更像机器,人类应该更像人类”。
但事实上是谁都在乐此不彼的比拼AI技术。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AI实力的有力验证就是对AI的布局 ,而BAT也是纷纷抓紧AI行业的布局。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4.jpg

从国内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寒武纪、深鉴科技、耐能和杭州中天微、2016年阿里与腾讯一起领头的美国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在到计算机视觉领的独角兽公司商汤科技、旷视科技,阿里都重金投资,几乎把国内AI巨头都包揽了下来。
也就是说,阿里在AI方面的布局和战略绝对是大手笔。
阿里布局人工智能有一个独特的方式:重金投资AI独角兽公司,在全球挖AI人才,研发各种与自己业务相关的AI产品投入应用。
也就是说,阿里实际上是很多AI独角兽公司背后的男人。
全球知名创投机构CB Insights的报告称,全球36家AI独角兽里,中国就有12家,位列前5的就有字节跳动、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5.jpg

也就是说,AI业内最厉害的独角兽都有阿里在背后默默支撑。
商汤科技,研发了一系列Al技术,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同时也是中国知名的Al算法提供商。在机场和火车站的 “刷脸”黑科技—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完成旅客的“人票证”三合一的核验,而提供这一黑科技的就是商汤科技。
而国产知名手机品牌OPPO和vivo,背后正是有商汤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在人像拍照、双摄方案、人脸聚类相册等功能上都是用到了商汤的技术。
旷视科技,同样作为人工智能的龙头公司,被阿里投资,需要的云服务可以向阿里云购买,甚至可以参与阿里的智慧城市和智慧零售;而蚂蚁金服需要的人脸支付技术可以向旷视科技购买,提供的人脸识别服务Face++已经被蚂蚁金服采用。
寒武纪的人工智能芯片和阿里达摩院算法技术往往分不开关系,而达摩院又是阿里AI成果的主要输出地,关系是捆绑在一起的。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6.jpg

除了在布局投资业内独角兽,其实阿里的很多成就对于业外人士是陌生的,而正因为陌生,才容易低估阿里的AI实力。
阿里AI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获得了40多项世界第一,入选了近400篇国际顶会论文,在落地应用上的多样性上无疑是最丰富的。这两年阿里凭借海量的用户和不断增长的技术实力成功跻身国内AI行业老大,无论是在业务落地场景的数量,还是实用性,都做到最大努力。
其实你会发现生活上接触最多的还是阿里系的AI产品。
从机器人客服阿里小蜜、智能产品推荐到面向电商、城市、工业、医疗等行业的阿里云ET大脑,再到家居智能音箱天猫精灵,从地铁售票到刷脸支付,这些接地气的“AI无处不在”的应用都很实用,AI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无数个社会场景。
城市大脑分析摄像头看到的即时交通,优化每一个红绿灯的闪烁时间,智能化交通治理,还能做到嫌疑车辆跟踪、捕获异常交通事件;
医疗大脑,2017年7月,阿里AI在国际权威肺结节检测大赛LUNA16中以89.7%的准确率摘冠,能够准确的识别肺结节。
又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应用上,全世界每年在流动的假货有上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的2%,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阿里巴巴的“知识保护科技大脑”,简称“知脑”,3年来协助全国警方抓获嫌疑人4439人,协助捣毁窝点4289个。
而在图像搜索上,阿里AI的向量引擎比Facebook快6倍,识别精度提升20%。
而把技术的落地应用才是AI能力的最高体现。
帮助提高破案效率、减少城市拥堵、你可以在网上更快的搜到你想搜的信息、假货到你手里的几率更小、你可以更快更安全的支付、看病可以智能检测、出行更便捷……
虽说阿里的AI发展在国内不算最早,但是做到这么快的进步,只有一个字“拼”,“拼”是要付出代价的。
要么就是拼人才,要么就是砸钱。
阿里在科研技术的投入上花了大手笔,达摩院每年研发投入达到70亿美元,与亚马逊161亿美元、谷歌139亿美元的投入差距在逐渐缩小,已经超过IBM、Facebook和福特的科研投入。
钱不用愁,就看你来不来。
而达摩院的机器智能团队拥有10位IEEE Fellow、20多位知名大学教授数量,超过一半的科学家拥有名校博士学历。更何况现在已经把手伸向了海外,和欧美抢占市场上的人才,办公室分布在4个国家,8个主要城市。
其实阿里这几年的AI行业布局像树根,纵横交错又全面深入,牢牢抓住科技的土壤,而地面上的暴露出的树干却不会告诉你,它的根长了多长。
而投资业内AI巨头,自主科研AI产品,抢夺AI人才,就是生长的树根。
其实你会发现,无论民众对于目前AI领域中国能力的判断怎样,,对于阿里AI实力判断怎样,对BAT判断怎样,蔑视也好无语也好鼓励也好,其实对于站在技术前线的人来说,都是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

likey LV

发表于 4 天前

绝对被大大低估了
因为如果说AI的具体技术,那各家都有自己擅长的,
但如果从国内AI发展的这个高度来看,我觉得阿里是目前最被低估的一家。许多人都忽视了阿里在AI技术运用和现实中产业推进上的能力。

体量上,阿里AI目前每天调用超1万亿次,服务全球10亿用户,已经远超其他各家。
人才上,阿里是国内科技巨头里最早成立技术委员会的公司,目前拥有近 3 万名工程师。
方向上,经过两年的建设,达摩院人才济济,超过半数科学家具有名校博士学位,部分是美国、欧洲学成回国,办公室分布在四个国家、八个主要城市,其中仅机器智能团队就拥有 20 多位知名大学教授,近 10 位 IEEE FELLOW。

除开这些,我昨天围观云栖大会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细节,我发现相比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开发者大会,阿里这边,政务官员的出现概率,高出了几个级别。有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是真的跑过来学习的,这种对具体产业的推进能力,是许多纯技术公司都无法做到的。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1.jpg


现在网上的科技圈有一个风气,大家谈论起AI,谈论起云计算,芯片都习惯于聚焦技术领域,却忽视了现实落地的执行力。
其实从科技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荣耀不仅属于第一个发现的人,更应该属于第一个说服全世界的人。甚至在很多时候,落地新技术,说服全世界使用新技术,往往比发现新技术本身,要难的多。

01 城市大脑
比如说,这两年流行的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是整个城市的智能中枢,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最终将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智能。
这个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已经出现,《终结者》中的天网,《黑客帝国》中的母体,都是这个概念的变种演化,国内外也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
但在现实中真正推动了落地第一步的,是阿里这里。
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阿里云和杭州市政府一起从无到有、从0到1的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管理城市。
2017年10月,杭州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当时的核心功能主要是协调交通,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22公里的中河-上塘高架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主城区,城市大脑实现视频实时报警,准确率达95%以上;在萧山,120救护车到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2018年9月,杭州城市大脑2.0正式发布:管辖范围扩大了28倍,总计420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西湖。优化信号灯路口1300个,接入了视频4500路,可实时在线调度200多名警力。杭州从此前全国排名前5拥堵的城市,降到了第57名。

截止2019年9月,杭州、海口、北京、上海、拉萨、澳门、吉隆坡等境内外二十三个城市先后引入城市大脑,支持当地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城市大脑也被列为首批四大新一代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是城市治理与服务领域里唯一的AI开放平台。
所以你看阿里的开发者大会,会发现这边有很多地方官员,政务系统人员跑来学习。这是其他公司都无法做到的。
很多公司可能都会感到疑惑,我的AI技术也不错,我也发了很多论文,为什么大家不认可我呢?
实际上,就像城市大脑一样,AI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往往由技术出发,涉及到了政务系统,城市管理,以及无数现实民生问题的一个综合难题,如果你仅仅有技术,而没有去落地技术的执行力,那么在政府看来,实际和科幻小说中的蓝图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为什么阿里就能落实城市大脑,不会被人当作科幻小说呢?这个就要从当年的“最多跑一次”说起了。

02 落地理想

很多人知道的,阿里和浙江合作,开启的“最多跑一次”。
其实,“最多跑一次”的类似理念,早就被政府提出了,很多科技圈小伙伴可能没有留意,自2012年以来,“精兵简政”“政务整合”的口号就一直在喊,各种办事流程的优化也始终在推进。但喊口号容易,如何优化庞杂的城市民生业务,却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最终,浙江的“最多跑一次”跑了出来,成为所有人的示范,被大规模推广。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2.jpg


一方面,是这个“最多跑一次”的口号形象生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比于许多地方的空喊口号,浙江结合了技术的发展能够支撑这样复杂的数据系统。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3.jpg

(基于阿里云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为底层计算平台,阿里为浙江政府提供了技术支持。)
也正是在”最多跑一次“取得成功并大范围推广后,许多地方政府才真正认可了”城市大脑“”数字化政府“”AI执法“等理念。
很多事情不是凭空发生的,阿里先是在“最多跑一次”里折腾了好几年,认识到了政务民生的方方面面,之后捣鼓出城市大脑,最后才被许多城市接受。
这样的一套城市大脑AI,才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落地方案。很多公司,就输在了这么一个看得见摸得着上。

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的落地,同样重要。

03 从技术到商业
这个的背后,又涉及到一个“技术驱动”和“商业驱动”的权衡。
这也是我认为,阿里AI真正强的地方,他们的技术背后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很厚实的商业驱动。

比如说,昨天平头哥推出的含光800,打破现有AI芯片性能纪录。
国内做芯片的公司不少,华为格力小米都有大量投入,但为什么阿里赶的这么快?是真的技术特别强吗?

背后的本质,是阿里云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云计算服务商,每天为全球数百万用户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有这么大的需求,自然就会驱动大量资源的投入。

很多人一讨论芯片,总是觉得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很多时候,这是一个商业问题。
芯片是一个重技术重资金业务,非大量资源投入不可,华为有大量的手机出货量,自然就有动力去进行芯片方面的研发,格力有大量家电出货量,所以也琢磨着研发自己的芯片。
换成别的公司,如果仅有满腔热血,即便一时声势浩大,后续也是难以为继的。

AI同理,伴随着海量的用户和需求,阿里云目前每天调用超1万亿次,服务全球10亿人,日处理图像10亿张、视频120万小时、语音55万小时及自然语言5千亿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
伴随着阿里云平台的高速增长,阿里的AI技术继续甩开其他各家,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并且很可能会是AI芯片、AI云服务、AI算法、AI平台、产业AI的全线领先。

04 从理想到现实

古人常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阿里巴巴的AI实力被低估了吗?-4.jpg


但如今许多人却动辄这个公司技术驱动,那个公司商业驱动。其实任何一个公司,无论是商业驱动还是技术驱动,如果不能把商业机会和科技的优势联系起来,终究是有问题的。
有商业无技术,则商业终会沦为低端制造业
有技术无商业,则技术也会变成无水之源

只有巨大的商业需求,才能驱动更为持久的技术驱动。否则一切存在ppt和“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技术理念,都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沐沐君观宇宙 LV

发表于 4 天前

这一波人工浪潮,大约始于2010年,到今天已经将近10年。经过十年的发展,随着算法的不断进化,数据积累和算力的增长,人工智能的主战场,已经从打榜比赛,转移到了商业落地。
能落地的人工智能,才是好的人工智能,才是有价值的人工智能。

不知道大家是否厌倦了“明年下半年量产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这样的公关稿,有些公司的人工智能,永远是“明年“面世。在人工智能领域, 真正强大的公司,上午开发布会,下午就能看到产品,而不是等那个不知道要等多少年的”明年下半年“。这才是真正的文体两开花。从这个角度来讲,阿里的人工智能绝对被低估了。被低估了原因,就是阿里手上有一张王牌 – 阿里云。
当云计算还被认为是“新瓶装旧酒“的时候,阿里就已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云基础设施的研发。不过阿里绝对没预料到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云基础设施的竞争也是个重要的赛道。云计算时代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计算服务的交易形式不再是一块芯片、一台主机,而是一套接口或者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接口和解决方案的背后,则是企业对应用、云基础设施、硬件生态的融合能力。这些年国内的互联网行业非常繁荣,不过在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互联网应用的开发,真正在基础设施、硬件生态上具备战斗力的企业并不多。阿里凭借阿里云这张王牌,在云基础设施这一点上,甩了国内其他厂商很多条街,目前还很难看到哪家国内云计算厂商能超越阿里云。而在硬件领域,阿里在过去主要以”用“为主。不过阿里旗下的平头哥已经发布了自研的AI芯片NPU,也发布了RISC-V的路线图。这说明,阿里已经开始从用芯片,逐步改为自研芯片。更重要的是,阿里自研的芯片已经有一部分用于内部产线,而且很快也会开放给外部客户使用。
综合来看,依托于阿里云提供的强大的云基础设施,阿里的人工智能是国内落地能力最强的人工智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