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雷军选择造车而不是进军AI?

三年前造车已经非常卷了,以雷军的人脉难道不知道AI的趋势和机会吗?
收藏者
0
被浏览
59

7 个回答

何笑我 LV

发表于 4 天前

吃过亏。
汉卡牛不牛,雷军改进的。
WPS牛不牛,雷军带队改版的。
雷军明明那么努力天天加班到12点,却不如周鸿祎靠着360安全卫士赚的盆满钵满。
直到一天,雷军拿起一本c语言书,书里满满写着算法算法,雷军翻来覆去睡不着,明明自己编程那么厉害了金山公司却岌岌可危,仔细一看每一页书夹缝里写满了小字 made by USA. writer by USA。雷军突然意识到学编程救不了金山,搞软件赢不了美国同行,权威和规则都是美国同行定的,这仗怎么打的赢。
后来果真如此,微软随操作系统推广office,wps岌岌可危。win8一上线,周鸿祎的360安全卫士也被扫进了垃圾堆。
雷军明白了,搞编程逾越不了微软这座大山,搞软件永远赢不了美国同行。
雷军顿悟了,卖掉了金山股票搞了一家投资公司叫顺为,意为顺势而为。
意志消沉几年后,雷军有个表妹在深圳开电子厂,雷军到华强北转了一圈,发现山寨手机遍地走。雷军捕捉到机会,能不能利用中国电子信息供应链的优势搞一家硬件公司呢?小米手机顺势而生。
这次雷军选择顺势而为和美国公司错位竞争,苹果走高端路线那小米手机就走性价比路线,小米系列旗舰在中国手机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后来,小米手机卖到欧盟卖到印度卖到日本,雷军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外国同行。这次面对美国企业,小米手机也在苹果的市场中分的一杯羹,小米赢了,雷军赢了。雷军终于一雪前耻,终于打赢了美国企业。
后来,特朗普上台要对中企芯片制裁,雷军又一次失眠,他想起当年微软利用霸权扼杀wps的血泪史,想起当年有多么的悲恨多么的不甘心。
雷军怕了,但是此时此刻雷军背后十万员工百万人指着小米吃饭,退无可退。雷军也不是当年那个被微软肆意玩弄的金山掌门人,不是那么容易被危机打倒的热血青年,雷军是部级干部有国家撑腰。小米公司账上有钱,有1000亿现金,这就是雷军的底气,小米可以找些事情自救。
雷军再一次到深圳,先拜访了故友何小鹏,看了看小鹏p7,看到了it人在软件上对欧美传统车企的降维打击。又拜访了王传福,一辆比亚迪秦竟然卖到10万块还有的赚,看到了硬件上对国外同行的降维打击。
中国的软件比德国日本人强,中国的硬件人工电池成本比美国人强,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这次雷军终于可以打一场顺风战啦。以往金山也好小米手机也好都面临国外巨鳄的激烈竞争,高通是大爹、三星是二爹,雷军的事业总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这倒给他带来谨慎发展的好习惯。
小米汽车是雷军人生中打的第一场顺风局,电池国内的、电机国内的、电控自研的、软件自研的,这一切全世界最好的资源雷军都可以调的动,国外巨鳄再也不能仗势欺人挤压雷军生意了。
小米汽车不仅是一个好产品,他的由来更值得品味。这是一个长期受霸权压迫、长期夹缝生存、长期打逆风战的团队打的第一场顺风局,必定像插线板、圆珠笔一样成功。
而Ai,那也是 made by USA, write by usa,雷军为什么要搞?吃亏还没吃够吗?搞ai还是美国人说的算,芯片还要向美国人摇尾乞怜,命运拿捏在别人手里,雷军当然不干,谁爱干谁干。

Shoubuliao LV

发表于 4 天前

混过小米所有部门的前小米人告诉你:雷总是一个保守且激进的人(这是他自己说的)。不会做排头兵在技术萌芽期投入过多(会提前投资产业链布局,而不会亲自下场),这容易当炮灰,(比李彦宏抗忽悠,比如重金投入外卖行业明显与百度宗旨不符)。他通常会在产业黎明前三思后all in。AI这事儿15 16年左右就开始投入,而且提到了战略高度,但商业化困难,即使铺天盖地智能音箱的时候,也没有盈利。随后业界也都不提音箱了,小米的人工智能部也从战略高度下降为手机业务服务,疫情后降本增效的大部门。现在大模型也有投入,只是跟进不掉队而已,服务于内部业务,慢慢孵化。
雷总只有“科技美好生活”一个企业文化核心(印在电梯内的企业口号,我记不住了……)。对应一个人车家生态,造车也是为了服务于这个生态,和iot 一样。  说白了凡是能融入到用科技提高生活的智能硬件产品都在这个大圈子里,圈外业务不做,对大圈子有关键影响的会去投资或者亲自干(例如芯片、系统、AI、智能制造工厂等相关工业软件,机器狗子)。小米不是一个做单品的公司,它是做一个生态圈。单纯一个产品代表不了小米,小米也不可能单纯为了AI而AI,在他手里更看重落地价值。不明朗之前不会举到战略高度,内部玩玩外人也不会知道。
(他是个骨灰级投资人,曾一年收获十来个IPO,互联网半天下都是他的小弟,他必然比你我这些普通程序员对这些战略问题更看得明白)。
不要只看营销……都是套路,不同公司套路不同而已,谁也不比谁高尚,能拿捏用户就是好套路。雷总的套路都是我们之前茶余饭后的谈资。
曾经提出过“让手机更智能”的目标,夭折了。也许随着大模型的发展,用不了多久,小米能从新定义“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也未可知(一定会比现在的有多少人工有多少智能的用户体验强)。 利好生活的技术 “他司”必不会放弃。前员工对雷总对小米的前景还是有信心的。

如果 LV

发表于 4 天前

有人找雷军,求着人家造车。
是你你也得造车。
只不过雷总还是不够滑头
像hw就很聪明,知道怎么糊弄领导,反正你现在也不能说hw不造车。
雷总还是太老实了,万一输了,身败名裂。

木木 LV

发表于 4 天前

雷军早期之前其实是不想做汽车的,因为投入太大,有太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是雷军经过调研之后,又进入了一次深度思考,这次深度思考跟当时雷军开始做小米手机前的那次思考类似。
雷军思考和推演之后发现,电动智能汽车是新风口,然而这个风口比手机还要大得多,同时汽车工业产业链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也比手机工业产业链要大的多。
如果雷军和小米不做汽车,那么小米在今后的竞争中,在吸收人才方面,将没有优势,因为手机这个盘子已经跑完风口了。
更优秀的人才希望借智能汽车这个风口,获取如雷军在小米手机那样的成果和财富,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蔚小理。
这是人才方面,好,回到我上面说的特斯拉,特斯拉在18年的时候,是被美国资本集团特别是华尔街那帮金融资本做空的,所以当时特斯拉已经在破产边缘。
刚好马斯克命硬,当时中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市场需要一条鲶鱼,这就是特斯拉上海工厂诞生的背景。
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后,特斯拉从此一飞冲天,然后我们再结合去年特斯拉全球销量180多万辆,上海工厂交付了90多万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特斯拉半条命在中国这边。
好,我们看特斯拉我们就能推演苹果,目前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的基础建设,市场和供应链体系是最完整的。
如果苹果要做电动智能汽车,必须要依托中国市场和供应链,如果它脱离了中国供应链和市场,苹果汽车在特斯拉和中国新能源汽车面前,它将毫无胜算。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是一个比一个国家还要强大的公司,他会愿意将半条命交给中国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会!
1.以苹果的地位,它进入一个产业,目标一定是第一!
2.如果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供应链和市场都在中国,等于将半条命交给中国,以苹果的脾性,它不干!
3.苹果是一家比一个国家还要强大的公司,英国会愿意将半条命交给中国吗?
我们在看看我写特斯拉那篇调研的其他数据:
日本市场,去年纯电汽车年销大概2万辆,泰国年销量8万辆左右,印度去年上半年纯电汽车销量大概2万多台左右。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苹果想做汽车,不依托中国市场和供应链想要成功,简直是痴人说梦。
得出结论:苹果没有办法进入智能汽车领域,这根本不是技术上的问题。
这一点,我相信雷军在做汽车之前,一定比我看的更加清晰,余承东估计也看明白了这个事情,去年余承东想亲自下场造车意愿非常强烈!
这个诱惑没有人可以拒绝,一个更大的风口来了,而这个风口没有苹果竞争,同时,中国在供应链,人才,和市场方面有绝对的优势。所以余承东也是对的!


为什么雷军选择造车而不是进军AI?-1.jpg


小米路测车队

小米汽车上市后有很大概率会像问界汽车一样,一飞冲天!

上面我写了雷军为什么造车这个事情,这里我还要补充一下!
雷军是一个贯穿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车联网的人,目前有这个经历的,而且打打胜仗的,只有他跟余承东,蔚小理也是,但是他们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取得像雷军和余承东这样的大成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渠道其实已经发生了转移,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渠道其实是用户心智,而通过移动互联网进入用户心智,是雷军和余承东最强的地方。
这里我有一个公式:当下汽车真正的渠道等式!
创世人超级IP + 超级品牌IP + 资本储备 + 技术储备!
这才是当前汽车产业真正的渠道,而目前国内,同时具备上述要素的,只有雷军和余承东。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蔚小理前期造成非常坎坷的原因,他们前面两个因素不够优秀。
所以雷军在决定做车之后,直接切断了金融资本进来,说服小米团队用自己的现金流扛,因为前面一方面有特斯拉的前车之鉴,一方面雷军在做小米手机的时候,本身也被资本裹挟。
综上所述,所以后面雷军决定做车之后,重金砸入,100亿投入,3400多名工程师,耗时1000多天。
聊到这里,我推演雷军看到了更大的风口,这个赛道没有苹果,目前国内最强只有他和余承东,他不做后面人才方面不好招揽,他和余承东都有降维打击的能力。
再加上去年汽车的热度节奏非常好,小米又在14系列上找到了自信,真可谓是对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果然,去年12月份小米汽车一经发布,怒屠各大热搜板块,直接打穿了第一波传播。而小米汽车会有一次发布会!所以小米汽车必会一飞冲天!


为什么雷军选择造车而不是进军AI?-2.jpg


小米汽车路测

汽车客单价太高,一场发布会搞不定,汽车需要更高的曝光热度和密度!

这才是雷军更厉害的地方,前面雷军应该没看明白这个事情,但是决定做车后,他也深度观察了余承东。
其实余承东做车每次第一代都是失败了,极狐,问界,智界一代都失败了!
为什么去年问界M7成功了?去年问界的成功也验证了我的推演!去年问界经历了3波超级恐怖的流量。
第一波流量,是在去年3月份,当时任正非和余承东造车之争,就是因为问界,虽然在当时看对问界不是利好的消息,但是帮问界打穿了一次全网营销。
问界去年第二波流量是MATE60上市带来的,当时不能开手机发布会,机灵的余承东怎么会错过这个流量,他用问界M7发布会来承接了这个流量,自此,问界发布会后,一飞冲天!
这也是为什么小米汽车发布会分开两场发布会的原因,一场发布会很大概率可能失败!所以‬去年‬小米‬汽车‬无论‬泄露‬不‬泄露‬,都会‬发布‬,而且‬只是‬半场‬!
而去年车市热度的节奏是,问界M7发布会,余承东跟小鹏AEB之争,懂车帝冬测,小米宣布汽车发布会,问界M9发布会。
而雷军的小米汽车发布会,就是用来接问界M9这波热度和流量,继续把它顶上去,这就是之后小米汽车发布会后屠榜的原因,而这只是小米汽车发布会的上半场!
而小米汽车的下次发布会,一定会再次屠帮,小米汽车会在第一代品上,直接成功。

yoogoo LV

发表于 4 天前

我觉得在生成式AI上没有人可以指责雷军
生成式AI本质还是办公软件
国内办公市场什么鬼情况
雷军不知道吗
WPS做十几年,金山软件都上不了市
金山还是靠网游上市的
金山词霸,金山游侠,金山毒霸
一个个项目做下来,都没有游戏互联网赚钱
金山词霸,好像那时候正版碟才卖20块钱
再贵,盗版碟就让词霸没销量了
国内软件付费率很低
甚至于一个写字楼正版office用户
没有罗永浩直播间的多

为什么雷军选择造车而不是进军AI?-1.jpg

支持一下正版wps

ziken LV

发表于 4 天前

针对您提到的关于雷军选择造车而非进军AI的疑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复:<br><br>首先,雷军选择造车的原因可能出于对未来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判断。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其次,雷军可能认为自身在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在汽车领域得到更好的发挥。至于AI领域,虽然前景同样光明,但技术门槛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至于三年前的情况,造车行业的竞争确实已经相当激烈,但AI的发展潜力同样不容忽视。雷军的选择可能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包括行业趋势、自身优势以及潜在风险等因素。无论选择哪个领域,都需要对行业趋势和竞争态势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感谢您的提问!

aylue LV

发表于 4 天前

关于为什么雷军选择造车而不是进军AI这一问题,其实答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br><br>首先,雷军选择造车,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刚需品,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雷军深耕科技领域多年,对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趋势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此外,造车与他一贯坚持的工匠精神相契合,追求精益求精,打造高品质产品。<br><br>至于AI的趋势和机会,无疑是巨大的。但进军AI与造车并不冲突,可能只是侧重点不同。以雷军的人脉和眼光,我相信他在未来也会紧跟AI步伐,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至于三年前的情况,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机遇与挑战,而雷军的决策是基于对当前趋势的深度分析和长远规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