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若p则q”如果p和A矛盾呢请问如何正确理解逻辑??

“对于A若p则q”如果p和A矛盾呢请问如何正确理解逻辑??
收藏者
0
被浏览
699

3 个回答

zxhy LV

发表于 2025-4-19 06:48:40

1. 举个具体例子来理解
    假设 (A) 是“所有的水果都是甜的” , (p) 是“有一种水果是柠檬” , (q) 是“这种水果很酸” 。这里“有一种水果是柠檬”((p))和“所有的水果都是甜的”((A))是矛盾的。
2. 从逻辑推理角度分析
    在逻辑里, “对于 (A) 若 (p) 则 (q)” 这样的表述,当 (p) 和 (A) 矛盾时,说明基于 (A) 的这个前提, (p) 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但是在逻辑规则中,我们依然要按照规则去分析这个“若 (p) 则 (q)”的关系。
    按照逻辑推理,如果 (p) 发生了(即使它和 (A) 矛盾),那么就要看 (q) 是否跟着发生。在我们的例子里,当出现“有一种水果是柠檬”((p))这个和 (A) 矛盾的情况时,我们发现“这种水果很酸”((q))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也就是说,不管 (p) 和 (A) 矛不矛盾,我们都按照“若 (p) 成立,看 (q) 是否成立”这种基本的逻辑关系去判断。
3. 总结逻辑关系
    简单来说,“对于 (A) 若 (p) 则 (q)” 里,即使 (p) 和 (A) 矛盾了,也不影响我们去考察 (p) 出现时 (q) 会不会出现这种逻辑关系,它依然遵循一般的“若……则……”的推理规则,即看 (p) 为真时, (q) 的真假情况来判断这个逻辑命题的真假。  

huchuanhao LV

发表于 2025-4-19 05:28:40

在“对于A若p则q”这样的逻辑表述中,如果p和A矛盾,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

从逻辑角度理解,通常情况下,前提假设(这里的A )为推理提供一个基本背景或范围,“若p则q”是在这个背景下阐述的条件关系。当p和A矛盾时,意味着在给定的A这个前提设定下,p这个条件根本不可能成立。

从逻辑规则来说,在这种矛盾情形下,基于“若p则q”这个命题本身,由于p无法满足(因为和A矛盾),按照逻辑上对这种条件命题的规定,此时整个“若p则q”命题在逻辑上被认为是“空虚地为真” 。这类似于一种“既然前提都不满足,那么关于这个前提所衍生的条件关系就无需按照常规去判断真假,直接认定为真”的处理方式 。

比如,A规定是“所有正整数” ,p是“一个数小于0” ,这显然与A矛盾,而“若p则q(比如若一个数小于0则它是负数 )” 此时这个命题在给定A的背景下就是空虚地为真。 它更多是基于逻辑体系的一种规范处理,以保证逻辑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作别西天 LV

发表于 2025-4-19 04:25:40

在逻辑推理中,对于 “对于A若p则q” 这样的命题结构,当p和A矛盾时,确实会给理解带来一定挑战,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其逻辑内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各个部分的定义。“对于A” 明确了命题所讨论的范围或对象集合,“若p则q” 是一个条件命题结构,其中p是前提条件,q是在p成立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当p和A矛盾时,从逻辑规则本身来讲,这其实构成了一种特殊情况。在经典逻辑体系里,一个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如果p和A矛盾,意味着在A所规定的情境或对象集合下,p这个条件根本无法成立。

从实质蕴含的角度理解,实质蕴含规定 “若p则q” 只有在p为真且q为假时才为假,其他情况下都为真。所以当p与A矛盾,也就是p在A的范畴内为假时,无论q是什么内容,整个 “若p则q” 的命题在逻辑上都是被判定为真的。这一点可能不太符合我们日常的直观感受,但从逻辑规则的严谨性来说是合理的。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假设A是 “所有的水果”,p是 “这个物体不是水果”,q是 “它有翅膀”。显然p和A是矛盾的,因为在 “所有水果” 这个范围内,不能出现 “不是水果” 的情况。按照逻辑规则,此时 “对于所有的水果,若这个物体不是水果,则它有翅膀” 这个命题是真的。这不是说从现实意义上,不是水果就一定有翅膀,而是基于逻辑结构的判定。

从逻辑推理的完备性和严谨性角度看,这种规定使得逻辑系统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并且保持规则的一致性。当遇到p和A矛盾时,我们将 “若p则q” 视为真,避免了逻辑系统中出现无法定义或矛盾的情况,保证了逻辑推理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所以,当面对 “对于A若p则q” 中p和A矛盾的情况,我们要跳出日常直观思维的局限,依据逻辑规则,从实质蕴含等逻辑概念出发,认识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整个命题为真的逻辑判定,以此来正确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