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

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
收藏者
0
被浏览
101

5 个回答

lqxxql LV

发表于 2025-4-22 14:20:31

还没用,也没听过。
想问真的是申权邀请的吗

tainesun LV

发表于 2025-4-22 14:31:16

比较拉跨,基本技术大家其实差不多,数据来源也就是传统的搜索结果,结合deepseek分析。说白了,数据来源还是老样子,改成ai分析,而这个东西还是一个底子,大家赶工出来的,你就算不赶工其实结果差异也不明显,更何况是赶工出来的。所以体验差异就是布局使用效果,360的去试试就知道,各种别扭,其它的几个你往上拉一下就定住了,360的时不时就跑偏,而且还特地把滑动的美化了一下,变得特别难滚动。。。。。另外,它家也是第一家迫不及待插入广告,而且是很明显广告的搜索。不过说白了,这就跟经济实力有关,现在的ai搜索就是从以前的用火烧钱变成量子烧钱,ai搜索的成本是普通搜索成本的6倍,再看现在搞ai搜索的几个大佬,那都是平时敢一个月几个亿烧钱搞营销的主,360目前也算是走钢丝吧。

超导 LV

发表于 2025-4-22 14:40:17

最近用matlab,发现在代码栏或者命令栏点击几次鼠标后,会默默奇妙的在运行窗口敲个回车出来,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最后发现是这个360划词搞的鬼)。
然后我还发现,我选中matlab中的一部分代码后,给我弹出个划词翻译(对应进程名GetWordSearch.exe)??这个之前在浏览器里出现过,被我关闭了一次,没想到在电脑其他软件中都存在,貌似需要对应每个软件都关闭一次。
然后上网查了一下,怎么卸载这个划词翻译,说是360加速球里自动开启了纳米AI工具导致的??我特意把360加速球打开找了一下,是有个纳米AI(这个可以关闭),但没找到怎么关闭划词搜索(网上查也说没办法)。
最后,卸载了使用了十几年的360,然后matlab恢复正常了,舒服了。

乐趣无穷 LV

发表于 2025-4-22 14:53:09

2025.2.13 更新:

  • 伸手 终究要回本

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1.jpg


  • 缺胳膊少腿 没有灵魂

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2.jpg

我宁可为了一个回答刷新27次继续使用DS官方服务
<hr/>只是因为他整合了大模型尤其DeepSeek才去的
受不了DS官网卡顿的话可以去老周的纳米 也可以知乎直答 但是个人还是更偏爱DS官网

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3.jpg

nanfeng_zn LV

发表于 2025-4-22 15:04:47

挺好用,特别是内签了DeepSeek联网满血版。
DeepSeek官网太卡顿了,基本上每天只有第一次才是顺畅的,再搜就断了。
试了一下纳米,挺快的,不卡顿。

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1.jpg

连续问了三个问题,不卡顿,很快。
第一个问题:纳米AI搜索内置了这么多的AI大模型引擎,不侵权吗?

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2.jpg

根据当前法律框架和技术实践,纳米AI搜索整合多款AI大模型是否构成侵权需从以下维度分析:
一、模型整合的合法性基础


  • 厂商授权与合作关系
    根据搜索结果[9][10],纳米AI搜索整合了国内16家主流厂商的50+大模型(如百度文心一言、360智脑、火山引擎等),并通过CoE技术架构实现多模型协作。这表明其模型整合可能基于以下合法途径:


  • 商业授权协议:与各厂商签订使用协议,明确模型调用权限及版权归属910。
  • 开源协议遵循:部分模型采用开源许可证(如Stable Diffusion的开源协议允许用户对生成内容主张权利2)。


  • 技术架构的合规设计
    360集团作为平台方,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如API接口调用)确保仅使用模型输出结果,而非直接复制模型底层代码,从而规避代码版权风险910。
二、训练数据的版权合规性


  • 第三方模型的训练数据风险隔离
    若纳米AI搜索整合的模型已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数据版权问题,则平台方责任可部分转移:


  • 数据授权获取:模型提供商已获得训练数据的合法授权(如购买版权库、使用开源数据集)5。
  • 合理使用抗辩:部分司法判例认可在符合“转换性使用”条件下,使用受版权保护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不构成侵权2。


  • 平台方的审查义务
    根据搜索结果[5],平台需建立数据版权数据库,记录模型训练数据的来源及授权状态。若360能证明已尽合理审查义务,可降低连带侵权风险。
三、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与使用规范


  • 用户生成内容的权利界定


  • 独创性标准:若用户通过提示词和参数调整生成内容体现独创性,依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判例(搜索结果[2]),用户可享有著作权2。
  • 平台免责条款:纳米AI搜索可能通过用户协议明确“生成内容版权归用户所有”,规避直接侵权责任8。
  • 商业使用的风险管控
  • 风格模仿警示:若用户生成内容实质性模仿特定作品(如文学风格、人物设定),需提示用户避免商业用途,否则可能触发侵权8。
四、法律与政策动态


  • 国内立法进展
    2024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朱山提出**《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数据法律保障的建议》**,呼吁制定AI数据使用规范,未来可能明确模型训练与数据使用的合法性边界1。
  • 司法实践趋势
    当前司法倾向于认定AI工具使用者享有生成内容版权(如搜索结果[2]案例),但要求内容体现人类智力投入。此判例为纳米AI搜索的合规运营提供支撑。
结论

纳米AI搜索整合多模型的行为本身不必然构成侵权,其合法性取决于:

  • 模型合作方的授权完备性
  • 训练数据来源的合规证明
  • 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管理机制
若360集团已通过合作协议、技术架构和用户协议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则侵权风险可控。但需持续关注立法与司法动态,尤其是数据版权和生成内容归属的新规。
=========================================
第二个问题:纳米内置的DeepSeek满血版,服务器是什么配置?

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3.jpg

根据搜索结果,纳米AI搜索部署的DeepSeek-R1满血版(671B参数)服务器配置如下:
一、核心硬件配置


  • GPU架构


  • 华为昇腾910B GPU集群:搜索结果[3][7]明确提到纳米AI搜索使用华为910B GPU服务器,该芯片单卡算力达320TOPS(INT8),支持混合精度计算,专为大规模AI模型推理优化。
  • 多机多卡并行:需至少8*A100/H100级显卡或等效国产GPU(如沐曦曦云C550)组成分布式集群810。
  • 网络与存储
  • InfiniBand互联:采用200Gbps InfiniBand交换机及HBA网卡,确保多节点间低延迟通信8。
  • 存储系统:配置300TB以上NVMe SSD阵列,支持高并发模型参数加载210。
二、系统级部署方案


  • 云平台架构


  • 华为云底座:搜索结果[3][7]显示纳米AI搜索部署在华为云,依托其昇腾AI计算框架(CANN)实现软硬件协同优化。
  • 混合算力调度:京东云等合作伙伴通过vGPU技术实现CPU+GPU异构资源池化,提升资源利用率10。
  • 分布式训练与推理
  • 千卡级扩展能力:支持超大规模集群部署,通过Parameter Server架构实现模型参数分片存储与同步更新8。
  • 实时弹性伸缩:根据流量动态调整GPU实例数量,应对高峰时段每秒数万次API调用10。
三、性能与稳定性指标


  • 算力密度
    单节点峰值算力达2.5PFLOPS(FP16),可满足671B模型单次推理响应时间<800ms310。
  • 能效比优化
    采用液冷散热系统与智能功耗管理,PUE(电源使用效率)低至1.1,较传统风冷方案节能40%810。
四、对比其他部署方案


配置项纳米AI搜索(满血版)本地部署(残血版)第三方云服务(如SiliconCloud)
GPU类型华为昇腾910B消费级显卡(如RTX 4090)沐曦曦云C550/英伟达A100
显存容量集群共享512GB+单卡24GB单卡80GB
最大并发数10万+/秒1-5/秒1000+/秒
典型延迟300-800ms5-30秒1-3秒
适用场景企业级高并发服务个人测试中小开发者API调用
结论

纳米AI搜索的DeepSeek-R1满血版依托华为昇腾910B GPU集群+华为云底座实现高性能部署,其硬件配置与分布式架构已达到国内顶尖水平,支撑起千万级用户的实时AI交互需求。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直接使用纳米AI搜索的服务比尝试本地部署残血版更具性价比1310。
=================================
第三个问题:纳米AI搜索,会永久免费吗?有收费计划吗?

你试用360发布的AI搜索产品“纳米搜索”了吗,使用体验如何?-4.jpg

一、当前免费政策与运营模式分析

根据2025年1月至2月的搜索结果,纳米AI搜索目前处于全功能免费阶段,其商业模式主要依托以下路径:

  • 用户增长驱动广告变现
    搜索结果[5][6]显示,纳米AI搜索自2024年11月上线后,截至2025年1月Web访问量已达307.87M(3.07亿次),通过搜索结果页广告与AI生成内容植入广告获得收入。这与OpenAI开放免费搜索的策略逻辑一致(搜索结果[6])。
  • 生态协同价值转化
    360集团通过纳米AI搜索吸引用户使用其安全浏览器、智能硬件等产品,形成流量闭环(搜索结果[7])。例如,用户使用纳米AI搜索生成的视频内容可直接同步至360短视频平台。
  • 政府专项补贴支持
    搜索结果[3][4]提到,纳米AI搜索入选国家"新一代AI基础设施示范项目",享受服务器采购补贴(最高达硬件成本的30%)和算力电价优惠(0.35元/度),降低运营成本。
二、已披露的收费计划信号

尽管尚未正式公布收费方案,但从以下迹象可推断其商业化探索方向:

  • 企业级功能内测
    根据搜索结果[10],纳米AI搜索自2025年1月起向部分企业用户开放API调用次数包月服务(如10万次/月收费2,999元),主要针对需要高频调用多模型协作(CoE架构)的开发者。
  • 创作者增值服务
    搜索结果[11]显示,PC版软件中已预留"Pro功能"入口,可能包含:


  • 视频生成分辨率升级(4K/60fps)
  • 多模态文档深度分析(PDF/PPT结构解析)
  • 专属模型训练空间(上传私有数据微调模型)


  • 硬件绑定销售
    360在2025年CES展会上发布的AI眼镜NanoVision,需通过纳米AI搜索实现AR交互功能,形成"软件免费+硬件盈利"组合(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但符合商业逻辑)。
三、永久免费承诺的可行性评估

从技术与商业维度看,纳米AI搜索难以长期维持完全免费,原因包括:

  • 算力成本刚性增长
    每千次搜索的GPU算力成本约为0.48元(基于搜索结果[9]中谷歌AI搜索成本数据推算),若维持当前日均5000万次搜索量,仅算力支出每日就需2.4万元,年化成本超876万元。
  • 行业收费趋势倒逼
    主要竞品动态显示收费已成主流:


  • DeepSeek:企业API调用按Token计费(0.002元/千Token)
  • 阿里夸克:高考志愿分析等垂直功能会员专享(30元/月)
  • 谷歌:计划将AI搜索纳入Google One高级订阅(搜索结果[9])


  • 投资人回报压力
    360集团2024年Q4财报显示,AI搜索业务研发投入达3.7亿元,需通过部分功能付费化加速ROI(投资回报率)提升。
四、用户应对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建议用户采取以下策略:

  • 优先使用免费核心功能
    文字/语音搜索、基础AI创作、教育查询等场景仍可零成本使用,且官方承诺"基础问答永不收费"(搜索结果[4])。
  • 关注官方活动获取权益
    例如参与"邀请3人得VIP周卡"(活动规则见纳米AI搜索APP首页),或通过360安全卫士积分兑换高级功能时长。
  • 企业用户提前评估需求
    若需高频调用API或使用私有化部署,建议联系360商务团队(400-669-3600)定制阶梯报价方案,目前签约年度框架协议可享受15%折扣。
结论

纳米AI搜索短期内不会全面收费,但将在2025年Q2起逐步推出分级付费服务(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订阅)。个人用户无需担心现有功能收费,而企业及高频用户需提前规划预算。建议定期查看APP内"会员中心"公告,以获取最新政策调整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