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梦 LV
发表于 2025-4-7 15:48:34
我就是那个被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改变命运的人。
因为深度学习,硕士期间我从软件开发转到了兴趣更浓的算法岗,和很多优秀的人成为朋友;
因为深度学习,我获得了耶鲁大学NLP算法大赛全球第2名,发表了顶会论文和发明专利;
因为深度学习,我在校招中收获了多家算法ssp offer,得以用技术为实际业务场景赋能。
如果不是对人工智能的向往,也许4年前本科毕业到现在,我依然在一家不知名小公司,拿4k的工资做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但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井喷式增长的红利正在消失,开始趋向冷静过度期。知乎网友就对这一现象做过总结,19供大于求,20诸神黄昏,21灰飞烟灭,22人间地狱。
还有网友调侃道,「大家不用愁以后要怎么起标题了,2023年以及2024年的秋招算法岗标题我已经起好了。」
1. 算法这么卷该怎么办?
如果去看动物世界,你会发现我们人类和动物一样,都处在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
16年AI刚火的时候,大家对深度学习都不熟,只要能跑通CNN模型,会一点tensorflow框架,基本就是大厂随便进,拿下至少20k/月的算法offer。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AI这块充满诱惑的蛋糕,结果科班和非科班的,专业和非专业的,都一股脑往里挤,僧多粥少自然竞争惨烈。
所以算法变卷,确切地说是门槛变高了,而不是人工智能或深度学习领域本身在走下坡。
面对这一现状,本质是提升自我,和其他竞争者形成「非对称优势」。所谓非对称优势,就是拿你擅长的和我擅长的东西比一比,我比你更有优势。
比如我们都会刷题,但我能每天5道题风雨无阻,半年刷遍了leetcode和剑指offer,手撕代码基本畅通无阻;
比如我们都有实习经历,但我研一就开始重视项目,经过面试积累和简历迭代,很早拿到了大厂offer;
比如我们都会敲代码,但我除了编程还坚持打球和学习英语,扩展自己在程序员领域之外的技能;
比如我们都爱刷抖音,但除了看小姐姐跳舞,我更爱关注up主分享学习方法,增加个人杠杆。
比如我们都懂深度学习,但我能在某一个子领域专研到极致,让简历有好多个亮点。
诸如此类,具备了非对称优势,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感油然而生,无论客观环境多么“恶劣”也能脱颖而出。
2. 人工智能依旧是香饽饽
和生化环材等专业不同,计算机特别是人工智能相关算法岗,依然是我们所处时代,普通人获得高薪的最好机会。
下面这张图是部分公司针对硕士的算法薪水。
再来看看国外,根据《2021开发者生态系统现状》报告显示,美国程序员年净工资最高,达到了 102,000美元,其次分别是加拿大、英国(54,000美元)和德国(33,000 美元)。中国程序员的中值薪资并列第12位,为 21000美元。
8月26日,《商业内幕》杂志在一份泄露的亚马逊文件中发现,为了将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招聘进来,亚马逊的招聘人员有权给他们定多高的薪水。文件显示,对于一些更高级别的职位,薪酬总额可能高达71.5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62万元)。
所以人工智能依然是国内国外的香饽饽。
这里咱们也要澄清一下,算法岗或程序员的“高薪资”是有很多客观因素的,例如:
1)程序员加班较为严重,996是家常便饭,程序员的时薪和普通专业岗位相比,并不会多出很多;
2)互联网公司主要集中在几个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薪资水平本身就会高一些;
3)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投入很大的赛道,进来的钱多了,身处其中的人自然收入水平会拔高一些;
4)培养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太难了,互联网是工业化的高级进阶版,它的很多应用一旦被开发出来,边际成本会变得非常低。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在后期可以帮公司节省大量成本。
符合时代背景、资本持续入场、布局一线、同时比其他岗位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程序员的薪资自然水涨船高,而深度学习等算法岗又是里边的典型。
至于“天坑”的说法,是因为很多人半路出家往里冲又没收获满意的offer,觉得非常不公,努力付之东流。
真正的底层逻辑是,这个行业的门槛提速,远高于薪水涨幅。如果知识储备的速度没有赶上门槛,不好意思,只能暂时被拒之门外了。
3. VUCA时代,是挑战更是机遇
当前我们正处在VUCA,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 (VUCA是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的缩写)。全球每天产生的数据高达491EB,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是前人(100年前)的数千倍。
人社部《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同时报道也提到,产业对人才质量有着高标准和高要求,在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所以出现了一边是1:10的供不应求,一边是算法岗竞争100:1的供过于求画面。
如果你最近刚入学,不妨参考一下我之前的回答:计算机研究生刚上岸,深度学习方向,想要就业的话,应该如何规划研究生三年?
认识自己,制定合理规划,进入大厂拿到人工智能方向的offer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4. 热爱自己的专业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生物化学环境,还是材料物理土木,专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请热爱自己的专业。
浙江大学连续7年最受同学喜爱的老师——郑强教授以说话一针见血,幽默风趣闻名。可很少有人知道,学识渊博的郑强老师是高分子领域的专家学者。
在一次演讲中,强哥分享了一段参加学校音乐比赛获得第一名的经历,“虽然我的唱歌水平还可以,那也远不如音乐专业的老师。但正因为报幕时,主持人介绍我是高分子领域的教授,让台下的专家评委都感慨:教高分子的老师能唱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实在不容易!就都把票投给了我。“
用“天坑”形容自己的专业,虽是调侃,却并不妥当,缺少了对自己专业的责任与热爱。
每一个人,每一种岗位都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只要你在自己的领域持续深耕,不急于求成,薪水、名誉、福利、地位都会一样一样来到你的跟前。
愿我们都能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坚定地前进。
<hr/>最后和你正式介绍一下自己哈:
我是叶琛,一个爱旅行,懂养生的算法工程师兼干货答主,也是个喜欢用接地气的文风为年轻朋友分享互联网经验和算法知识的人。
原创不易,如有帮助请给 @Giant点个赞,谢谢啦!
Reference
[1] 2022秋招算法岗卷成人间地狱!高薪惹眼,招录比100:1
[2] 亚马逊内部文件泄露,程序员薪酬高达 462 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