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 LV
发表于 2025-4-7 15:26:02
去年 chatgpt 的出现再次将人工智能推上风口浪尖。其实 18、19 年的时候就有过一阵热潮,那时候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无所不能,有人认为它只是“人工智障”,但技术的边界从来不是公众说两句话就有的,是通过实践慢慢摸索出来的。
全国 498 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发展到了这个节点,或者说技术、社会进程发展到了这个节点。事实上人工智能的从无到有已经并不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这件事情已经在国内的很多高校中都被列为了重点工作事项。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做的事情叫“AI+”,是学科交叉,培养的是交叉应用型人才——就业前景更好、企业更需要。
那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三个问题:
- 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庞大,现有的学科与人工智能再做交叉,学生能学得了这么多吗?
- 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并没有这么久,能有足够数量、足够能力的老师去上这些课吗?
- 现有的学科与人工智能做交叉,究竟应该教些什么?
针对这三个问题,这边只能从企业的视角来回答一下。
把人工智能用在教育上,其实分为两种情况:
- 学科+AI: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个学科相交叉,促进该学科的发展与交叉人才培养;
- AI+学科:指将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学科教研,比如说现在很成熟的用大语言模型读论文。
- 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庞大,现有的学科与人工智能再做交叉,学生能学得了这么多吗?
对于非专业出身的学生,可能老师的教学目标就会锁定在“会用 AI”,而不是追求“吃透 AI”,也就是让学生了解核心概念和原理,掌握建模流程及常用方法,并知晓其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便已经足够了。这是因为非专业出身的学生未来其实只有很小的概率会做那些需要每天写代码的工作,更多可能是个使用者的角色。
2. 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并没有这么久,能有足够数量、足够能力的老师去上这些课吗?
虽然这么说可能不是很好,但我们的答案确实是“没有”。但这并不是中国教育的问题,也不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是技术发展的进展快过了人才培养的进程。所以我们会看到现在有很多教师培训班,有很多老师会在课余时间自学,学校和老师对于优秀的教材、优秀的实践案例都十分珍惜。就算是没有也必须要上,因为这是市场所需要的。我们部门有个同事是学外语的,他经常发出感叹“外语学院要没落了”,前阵子我们看到了已经有“德语+计算机”的专业,一时心里五味杂陈。
3. 现有的学科与人工智能做交叉,究竟应该教些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头部高校的做法(顺带我们打个广告
南京大学
2 月 27 日,南京大学宣布将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在全国高校中首开先例。
“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分为“1+X+Y”三个层次,以 1 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X 门人工智能素养课、Y 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为基础,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与伦理三个维度开展教育教学,同时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在教学内容、师资团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推动变革。
7 月 11 日,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携手上海和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和鲸科技”)以及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谱”),隆重举行了 “101 数智领航计划”签约仪式。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主任金莹与和鲸科技社区合伙人兼运营总监唐铭、智谱 AIGC 事业部产品负责人袁会会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现场(左:唐铭;中:金莹;右:袁会会)
签约会上,与会嘉宾就校企三方如何以“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为合作起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研讨。和鲸社区在第二课堂的组织与开展模式方面的积淀,将通过数据、项目案例、实训实践资源、活动、竞赛等多种形态融入至 X 与 Y 课程建设中,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养成。智谱的大模型技术将助力加快“1+X”课程体系的落地进程,并在学科大模型的构建、智能体辅助教学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吉林大学
7月25日,吉林大学宣布学校全面启动人工智能赋能课程体系建设行动,集中资源在人工智能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上发力,着力打造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符合人才发展需求、具有吉大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课体系,渐进式重塑学校的教学形态。
为了更好实现人工智能与各学科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学校构建了“1+N+X”课程体系,同时为深入推进“1+N+X”人工智能赋课体系建设,设计了“1+1”双平台引擎,即王湘浩人工智能虚拟教研室和AI教学虚拟实验室。双平台引擎着力构建从教研端到教学端的全在线闭环,从而打破物理限制,实现跨学科教研、跨学科课程融合。
今年 6 月,和鲸科技市场合伙人林志超先生多次造访吉林大学,与教务处的相关老师展开了高频次、高密度的交流与沟通。双方就吉林大学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以及未来的行动计划,达成了重要共识。和鲸将全力支持吉林大学构建人工智能赋能课程体系!
<hr/>最后!2024 年,和鲸正式发起了“101 数智领航计划”。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学科系列“101 计划”工作要求,该计划致力于整合和鲸社区近十年来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源资源积累以及专业共建经验沉淀,协同高校重点围绕一流核心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核心教师团队和一流核心实践项目这四个“基础核心要素”进行建设,并由智谱提供智谱 GLM 大模型、智谱 AI 科研助手、智谱 AI WorkFlow 智能体等搭建平台,助力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持续变革,推动人才培养由“知识为主”向“能力为先”转变。
和鲸社区结合近十年在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开源资源积累和专业共建经验积累,将与 20 个头部高校共创共建高质量课程、高质量数据集、高质量实践项目以及学科大模型等,同时开放限量学院名额,助力建立 AI 创新虚拟实验室。
如果您是高校教师且有兴趣了解101计划,可以联系我们获取101计划介绍材料与 AI 创新虚拟实验室建设指南。也欢迎您免费注册使用和鲸 ModelWhale 教学实训平台,体验使用云端环境高效开设“学科+AI”课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