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千阳 LV
发表于 2025-4-8 11:31:36
大模型狂飙时代,创业者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当GPT-4的参数规模突破万亿,当Sora的物理引擎开始模拟真实世界,每个AI创业者都面临着灵魂拷问:在巨头持续升级的军备竞赛中,基于大模型优化的创业项目是否终将成为泡沫?我的答案是:技术迭代恰恰在创造更多创业机遇,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技术迭代
一、技术迭代的「双刃剑」效应
大模型的每次升级都在重划起跑线,但也带来三个创业机遇:
1. API调用成本下降使更多场景具备商业化可能;
2. 基础能力提升释放出更复杂场景的开发空间;
3. 技术民主化降低了初创团队的试错门槛。
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iOS系统迭代反而催生了APP Store百万开发者。
二、垂直场景的「深井效应」价值
通用大模型在专业领域常现「知识幻觉」,医疗场景中93%的AI误诊源于对专业语料的理解偏差。创业项目的真正护城河在于:将行业know-how转化为prompt工程、构建私有化知识图谱、设计领域专属的交互逻辑。
如同Midjourney在艺术创作领域建立的风格壁垒,垂直场景的「深井」越深,巨头复制的成本越高。
垂直场景案例
三、技术栈的「夹心层」机遇
在基础大模型与终端应用之间,存在被忽视的「中间件」蓝海:
1. 模型蒸馏技术将千亿模型压缩为可部署的轻量化版本;
2. 多模态对齐引擎解决图文音视频的跨模态交互;
3. 私有化部署方案满足金融、政务等敏感场景需求。
这些技术夹层正在诞生类似Hugging Face的中间层巨头。
四、生态位的「伴生进化」法则
大模型生态催生全新物种:提示词市场(PromptBase)、AI训练数据服务(Scale AI)、数字人IP运营(Character.ai)。就像淘金热中卖铲人的商业逻辑,当基础模型成为「水电煤」,其上下游将裂变出更多细分赛道,形成「鲨鱼与鮣鱼」的共生关系。
生态图谱
结语
技术革命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当大模型将认知智能变成基础设施,真正的创业机会不在于重复造轮子,而在于:在技术扩散的波纹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密度的价值位点。那些在垂直场景挖深井、在技术夹层筑高墙、在生态缝隙建连接的创业者,终将在AI浪潮中刻下自己的坐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