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Elon Musk 启动的 OpenAI 项目?

https://coding.net/u/cocodingding/pp/86848
收藏者
0
被浏览
65

5 个回答

木木 LV

发表于 2025-4-8 12:44:21

好家伙,这个问题在25年突然又推流了。这时候看到15年的回答,距离Ilya的最初的构想已经十年了。
然而OpenAI已经不再open了。

pxwwwd LV

发表于 2025-4-8 12:56:27

--以下纯属杜撰--
Elon:山姆老弟,AI这事儿你怎么看?
Sam:太牛逼了,以后手里没有AI都不敢出去见人啊,我们YC那么多公司都要集中出现短板
Elon:哎呀老弟你说的太对了,这事儿我也焦虑啊,大牛都被拉里和小扎收了,咱现在落后了以后就要挨打啊...
Sam:哥要不咱一起整个实验室?跟拉里和扎克那挖人给咱弄AI?
Elon:我正有此意!可是人不好挖呀。
Sam:这个咱需要包装一下,那帮科学家还是有点情怀的!咱就说为了避免AI技术被少数人掌握,哥你再出去吹吹牛,鼓吹一下AI威胁论,咱不就有光伟正的号召力了吗?
Elon:这个好!但是感觉还差了点什么!
Sam:再加上一句:没有赢利压力,保证科研的纯粹性!
Elon:老弟你太聪明了!名字要不就叫OpenAI吧,一听名字就满满的正能量啊!
Sam:名字不错,但是咱的技术真的要Open出去吗?
Elon:你傻啊!比较简单的就开放出去,高级的留着自己用,尤其是等我们有了拉里和小扎手里都没有的技术后,就...嘿嘿嘿。
Sam:还是哥哥想得周到!我们保留开放的权力,但我们不轻易开放,哈哈哈。
以上纯属杜撰,只是为了强调OpenAI的出发点并非情怀,而是商业考量的后果。情怀是一件外衣,控制商业风险,掌握未来科技的主动权才是真正的目的。但是有一点是好的,OpenAI本身对推动AI技术的开放和普及肯定会扮演很积极的角色。随时欢迎巨头们掐架,我们捡便宜。

cuiweizuishuai LV

发表于 2025-4-8 13:05:38

详见openAI的招聘页面,当然你是进不去的。
Anyway招聘requirement最后一句话:
You have a rich uncle who owes you a favor.
It's easy, we have money, and PhDs are cheap. And they only need computers and A4 paper to do math and change the world, so why don't we buy some cheap paper and computers to hire people to change the world for us???

厍康复 LV

发表于 2025-4-8 13:16:04

先说个题外话。OpenGL还是SGI掌权的时代,会告各种以Open*命名的库。如果是小开发者,基本只能改名了。最出名的例子就是,一个图像库,原先叫OpenIL,后来被SGI要求改名,就改叫DevIL。
SGI Versus "Open*" and All Things "GL"? 然而SGI已经挂了,OpenGL也已经易主。这件事情不会发生了。
评价OpenAI的话,我觉得与其恐惧,不如这样让大家合作,共同面对此事。如果奇点早晚要发生,还不如准备好。基于公开数据集,持续学习,估计是AI的主要方向。
最后,也许回避奇点的唯一方法,是主动植入AI,成为共生的关系。

Autism LV

发表于 2025-4-8 13:29:26

谢邀,还真找对人了。今天晚上刚参加了OpenAI reception,和他们 Director
Ilya Sutskever 断断续续地聊了十分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说重要的===
讲到为什么要搞 OpenAI,Ilya Sutskever提出了三个动因:
1. 这样能够更方便地和大学展开合作——几乎任何大学的研究组都不会有商业方面的顾忌。
2. 这个机构能招徕顶级研究者
3. 这个机构创造的条件,能让研究者关注少数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详细经过,本段中的黑体字表示我对他原话的客观转述===
Reception开在NIPS主会场对面的酒廊里,几乎人满为患。大家或多或少都在期待OpenAI给个华丽的公开演讲,但其实 OpenAI 非常低调,主办方的人甚至连名牌都还是原来单位的(比如Ilya还是Google),不靠人脸识别过去找他们单聊,这里真的就只剩下free food了。
此前大家还都以为,OpenAI是要做一些 opensourced AI 这样的工作,抢 DATO, Databricks 这种 AI as a service 公司的饭碗。但当面一聊, Ilya 却表示,OpenAI 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
这个回答着实出乎我的意料。我一边放慢语速,重复了我的问题,一边凑近到足够看清他前额稀疏头发的距离,侧耳倾听。
他坚定地回答道:
如果不发表文章,我们怎么衡量自身的进步?
同行评审的文章,才是最公平的无偏估计。
我们当然有压力,压力就是发表文章,尤其是顶级的文章。
至于和学校的区别,Ilya认为,是让许多名科学家坐在一起,花上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真正把“什么才是重要问题”这件事想清楚了,然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解决这个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问题
比起广度,OpenAI会更加注重问题的深度。当然,这一点就算他不说,也可以很容易从他之前透露的信息中猜出来。至于扩张招聘,他看起来则是更加保守,OpenAI会扩张,但只是缓慢扩张
后来陈天奇大神也加入了讨论,并问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转述如下:
“那OpenAI的数据怎么来”
这时候 Ilya 继续用他那斩钉截铁的语气,反问道:
你在过去10年里,有没有见过学术圈任何一个重要工作,是建立在非公开数据集上的?Zero,一个也没有。所以我们会用公开数据,而数据本身并不是我们关注的主要方面。

===以下是个人感想,本段请勿转载===
1. 如果说 Allen Institute of Brain Sciences 是一个典型的以工业化规模效应和无限资源去解决科学问题的非盈利研究机构,那么相比起来,OpenAI 则更像是大学或者大公司的实验室。然而今天的我们,好像并不缺一个类似的大学实验室,哪怕他有很多钱(只要还是按照实验室的规模来运作)。微软、Facebook等大公司进行的研究,在我看来也已经足够开放甚至足够开源了。
2. 只和 Ilya 一个人的短暂交流很可能让我以偏概全——OpenAI董事会打算做的事情和 Ilya 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不是高度统一?Ilya今天和我讲的和他一年以后要做的事情是不是高度统一?这些我就完全不知道了。
3.我对OpenAI最大的质疑是,是不是应该用发表文章作为衡量自身进步的终极标准?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觉得国内种种怪现状,从高分低能到空气污染,都是单一KPI带来的原罪。在学术圈里,拿SCI凑数评职称的事情大家更是见怪不怪了。虽说Ilya的原意是指最顶级的,最有影响力的paper。但我却一直忍不住畅想,如果能用1Billion带来的影响力,去定义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并号召整个学术圈一起来解决。这可能要比让一个“不会快速扩张”的小团队自己闷头解决问题重要得多。
Netflix Challenge 对推荐系统的进步带来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都还能在NIPS看到。试想我们能把Netflix Challenge 这样规模的大赛举办1000次。。。相比来说,我目前所了解的OpenAI眼界还是太狭小了。
4. 另外Ilya对数据的态度也让我颇感意外。所谓数据不关键的观点,其实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真正的情况是,大公司在很多地方有着远超学术圈的黑科技,而这些黑科技正是得益于庞大的私有数据。今日的学术圈之所以发展不够快,很可能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数据集。就拿deep learning来说,在海量的ImageNet问世之前,也仍然花了15年时间徘徊止步于MNIST不受主流学术圈认同。如果只依靠公开dataset,OpenAI是不是能比今年来开NIPS的这3700名研究者(或者至少,这其中愿意写paper开源的人)走的更远?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